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传承传统”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传承传统”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诵读经典)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支持人,请你设计一下这次比赛活动的开幕词。

(2)(活动经典)毕业在即,请你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班长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魅力和壮阔。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传统节气)下列两幅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那个节气?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节气填在横线上。

①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②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寒暑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备选答案: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4)(推荐经典)你校将向来访的美国交流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1)同学们,诗词经典是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将举行吟咏诗词比赛,把中国伟大的文化发展下去。(意近即可) (2)选A,愿你像秋日晴空中的冲天一鹤,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3)惊蛰 春分 (4)《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殿堂, 欣赏诗歌 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解析】 (1)围绕“诵读经典,传承传统”这个主题展开,语言运用恰当,衔接自然即可。(2)三句任选一句即可。注意结合诗歌的意境。写出赠言。如:选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你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实现你的人生理想。(3)上联是: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下联是: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4)任选一个即可,然后选择自己最了解的名著向外国友人推荐即可。如:《西游记》: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提示默写。

(1)羌管悠悠霜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中淹《渔家傲秋思》)

(2)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5)英雄末路当磨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词人希望得到进行重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表现战争激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鱼我所欲也》选 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濂全集》,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序言。

C. 《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

D. 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这样,但是,接受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

D.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舍鱼而取熊掌也。       贤能勿丧耳。

B. 行道人弗受。           而不知人乐。

C. 安陵君其寡人。         潭中鱼可百头。

D. 此之谓失本心。         如土石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