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蕴(yùn) 绮绣(yǐ) 皲裂...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ùn)    绣()      裂(jūn)    然(

B. 衣()     素(gǎo)       写(zuàn)     容(xiù)

C. 袍(yùn)    拜(yè)      貂(qiú)      咄()

D. (chàng)     毁()          唐()        不(xiè)

 

D 【解析】 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在文言文中注意通假字。D项正确。ABC三项修改为:A.绮绣(qǐ);B.撰写(zhuàn);C.叱咄(ch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刚上初中,来到新学校,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以“我的      ”为题,选择一个方面,把它写下来。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2)你曾有过后悔的经历和感受吗?你曾思考过反思对于成长的意义吗?请以“后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一题目作文,都须遵循下列要求:

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 (吴)起食待之。

B. 故人来,方与之食。

C.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明 日 早 令 人 求 故 人 故 人 来 方 与 之 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______

(2)去后______

(3)相委而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浇花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状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⑪“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⑫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

称谓

 

植物

 

妈妈的态度

忽视

 

肯定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着笑……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4.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文中妈妈在儿子的启发下,发现了许多被忽略的花,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被忽略的花、物、人、事等呢?并谈谈你的做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澈如水晶

林清玄

①从花莲回来,走苏花公路,到崇德隧道口附近,看到几个工人在排石板阶梯,他们专注的神情吸引了我,我便下车了。

②工人用一种近乎悠闲的样子排石板梯,他完全不用水泥或任何粘接物,他只是把造型都不同的石板沿山坡调整,让石板密实在山坡上,并与下一个石板接合。

③这看起来不甚费力的工作,事实上是孕含了极独运的匠心,以及全副的精神,工人必须要完全了解每一块大小不同的石板和每一寸不同斜度的山坡才做得到。

④不远处,就是海了,一层青、一层蓝、一层靛的,完全没有污染的海。

⑤“这石阶可以通到海边吗?”怕惊扰了他的工作,我小声的问工人。

⑥他正一分一分地挪着手上的石块,约三十秒后,他头也没抬地说:“往下走,转两次弯,就到海边了。”

⑦我兴奋地沿石阶跳跃而下,心情欢愉像一个孩子,我发现阶梯的两旁开满牵牛花,比平常看到的还要硕大,是最美丽的浅紫色,色泽清丽,还带着今天清晨的露水。

⑧到了海边,看到海岸的卵石美丽不输给牵牛花,粒粒皆美,独一无二。一艘渔船正顺着波浪在海岸不远处载沉载浮。

⑨我蹲下来捡石头。

⑩我向来都喜欢海边的卵石,因为这些石头从来没有隐藏,也不故意显露,它只是在海岸如实呈现它的美与风采。它不怕人笑,也不排斥别人的掌声。

⑪这石头、这海洋、这路边的牵牛花、这专心排石阶的工人,都如是如实地在演出自己,既没有隐藏,也没有显露。这样一想,使我震惊起来:呀!呀!原来我们身边最美的事物,无不如实、明白、澈如水晶。

⑫只可惜这水晶映现的沛然万象,凡俗的眼睛都把它当玻璃来看待。

⑬如果我们要看见这世界的美,需要有一对水晶一样自然清澈的眼睛;如果我们要体会宇宙更深邃的意义,则需要一颗水晶一样清明、没有造作的心。

1.作者一路走来,看到了哪些景象以及心境如何?请加以概括。

2.文章以“澈如水晶”为题,有什么好处?

3.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4.第④段写大海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