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浇花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浇花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的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株状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带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的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她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在草从垃圾桶里翻检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的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⑪“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⑫后来,妈妈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的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株浅笑……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的“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

称谓

 

植物

 

妈妈的态度

忽视

 

肯定

 

 

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着笑……

②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4.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文中妈妈在儿子的启发下,发现了许多被忽略的花,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被忽略的花、物、人、事等呢?并谈谈你的做法。

 

1. 称谓:杂草、植物、花儿;态度:否定(忽视)、认可(接受)、肯定(尊重) 2. ①漾,这里是荡漾、溢满的意思,用在这里指妈妈看到花时眼里溢满笑容,表达对花儿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杜鹃花开时美丽的样子,映衬出妈妈看到杜鹃花还在时的愉快心情。 3. 她的心被孩子触动了。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她明白了孩子在照顾自己心爱的花的同时也呵护了她的花。 4. 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5. 列举示例,语言通顺,逻辑合理即可。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在妈妈眼里。儿子的花是“杂草”,后来称为“植物”,最后称为“花儿”。妈妈的态度从开始的否定,到认可,最后是尊重儿子的想法。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一要了解词语的本义,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①“漾”本义是水面动荡。这里是荡漾、溢满,传神地刻画出“妈妈”看花时内心的欢畅,表现了她对辛勤培育的花儿的喜爱之情。②“举着笑脸”这个词使花儿具有了人的特性,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杜鹃花开时美丽的样子,衬托出妈妈的愉快心情。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她理解了孩子的做法,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体会到孩子对弱小生命的呵护。 4.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结构上渲染杜鹃花开的妖娆,为妈妈专心浇杜鹃花、拔掉儿子的“花儿”作铺垫。 5.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列举自己生活中被忽略的花、物、人、事等其中 一项,语言通顺,表述合理即可。如亲情、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澈如水晶

林清玄

①从花莲回来,走苏花公路,到崇德隧道口附近,看到几个工人在排石板阶梯,他们专注的神情吸引了我,我便下车了。

②工人用一种近乎悠闲的样子排石板梯,他完全不用水泥或任何粘接物,他只是把造型都不同的石板沿山坡调整,让石板密实在山坡上,并与下一个石板接合。

③这看起来不甚费力的工作,事实上是孕含了极独运的匠心,以及全副的精神,工人必须要完全了解每一块大小不同的石板和每一寸不同斜度的山坡才做得到。

④不远处,就是海了,一层青、一层蓝、一层靛的,完全没有污染的海。

⑤“这石阶可以通到海边吗?”怕惊扰了他的工作,我小声的问工人。

⑥他正一分一分地挪着手上的石块,约三十秒后,他头也没抬地说:“往下走,转两次弯,就到海边了。”

⑦我兴奋地沿石阶跳跃而下,心情欢愉像一个孩子,我发现阶梯的两旁开满牵牛花,比平常看到的还要硕大,是最美丽的浅紫色,色泽清丽,还带着今天清晨的露水。

⑧到了海边,看到海岸的卵石美丽不输给牵牛花,粒粒皆美,独一无二。一艘渔船正顺着波浪在海岸不远处载沉载浮。

⑨我蹲下来捡石头。

⑩我向来都喜欢海边的卵石,因为这些石头从来没有隐藏,也不故意显露,它只是在海岸如实呈现它的美与风采。它不怕人笑,也不排斥别人的掌声。

⑪这石头、这海洋、这路边的牵牛花、这专心排石阶的工人,都如是如实地在演出自己,既没有隐藏,也没有显露。这样一想,使我震惊起来:呀!呀!原来我们身边最美的事物,无不如实、明白、澈如水晶。

⑫只可惜这水晶映现的沛然万象,凡俗的眼睛都把它当玻璃来看待。

⑬如果我们要看见这世界的美,需要有一对水晶一样自然清澈的眼睛;如果我们要体会宇宙更深邃的意义,则需要一颗水晶一样清明、没有造作的心。

1.作者一路走来,看到了哪些景象以及心境如何?请加以概括。

2.文章以“澈如水晶”为题,有什么好处?

3.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4.第④段写大海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担任语文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并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80字左右)

(2)你的发言获得了全班的高票支持,当选了语文科代表,语文老师交给你一个统计两班同学阅读情况问卷的任务,你完成了下表。根据表格信息,回答①②两题。

①你统计好了两个班级的阅读情况,将反馈给老师一条信息。

②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写一条建议给班级同学。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

(2)鲁迅在读《二十四孝图》时,认为“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一类的做法是可以勉励仿效的;“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忧了,而最使他不解的甚至反感的是“          ”和“          ”两件事。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医生表示,杀菌剂,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有害健康。②家里并不是医院,除非家中有传染病患者,否则没必要声势和规模很大地消毒。③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的免疫力要经常参加训练。④如果家里太过干净,孩子一接触到细菌,免疫系统立即就缴械投降,所以就会经常生病。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意见是:         

(2)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②句中的划横线部分。

(3)将第③句中划波浪线部分改成比喻句,使表达更生动。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树叶子却绿的发亮,__________。(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二则)

(5)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归雁来传递家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