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澈如水晶
林清玄
①从花莲回来,走苏花公路,到崇德隧道口附近,看到几个工人在排石板阶梯,他们专注的神情吸引了我,我便下车了。
②工人用一种近乎悠闲的样子排石板梯,他完全不用水泥或任何粘接物,他只是把造型都不同的石板沿山坡调整,让石板密实在山坡上,并与下一个石板接合。
③这看起来不甚费力的工作,事实上是孕含了极独运的匠心,以及全副的精神,工人必须要完全了解每一块大小不同的石板和每一寸不同斜度的山坡才做得到。
④不远处,就是海了,一层青、一层蓝、一层靛的,完全没有污染的海。
⑤“这石阶可以通到海边吗?”怕惊扰了他的工作,我小声的问工人。
⑥他正一分一分地挪着手上的石块,约三十秒后,他头也没抬地说:“往下走,转两次弯,就到海边了。”
⑦我兴奋地沿石阶跳跃而下,心情欢愉像一个孩子,我发现阶梯的两旁开满牵牛花,比平常看到的还要硕大,是最美丽的浅紫色,色泽清丽,还带着今天清晨的露水。
⑧到了海边,看到海岸的卵石美丽不输给牵牛花,粒粒皆美,独一无二。一艘渔船正顺着波浪在海岸不远处载沉载浮。
⑨我蹲下来捡石头。
⑩我向来都喜欢海边的卵石,因为这些石头从来没有隐藏,也不故意显露,它只是在海岸如实呈现它的美与风采。它不怕人笑,也不排斥别人的掌声。
⑪这石头、这海洋、这路边的牵牛花、这专心排石阶的工人,都如是如实地在演出自己,既没有隐藏,也没有显露。这样一想,使我震惊起来:呀!呀!原来我们身边最美的事物,无不如实、明白、澈如水晶。
⑫只可惜这水晶映现的沛然万象,凡俗的眼睛都把它当玻璃来看待。
⑬如果我们要看见这世界的美,需要有一对水晶一样自然清澈的眼睛;如果我们要体会宇宙更深邃的意义,则需要一颗水晶一样清明、没有造作的心。
1.作者一路走来,看到了哪些景象以及心境如何?请加以概括。
2.文章以“澈如水晶”为题,有什么好处?
3.赏析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4.第④段写大海有什么作用?
综合性学习。
(1)学期开始,班主任让同学们自荐和竞争各学科科代表的位置,你很想担任语文科代表,但你这科的成绩并不是全班最好的,你怎么说才得体并能取得同学的信任支持呢?(80字左右)
(2)你的发言获得了全班的高票支持,当选了语文科代表,语文老师交给你一个统计两班同学阅读情况问卷的任务,你完成了下表。根据表格信息,回答①②两题。
①你统计好了两个班级的阅读情况,将反馈给老师一条信息。
②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写一条建议给班级同学。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天庭两次招安孙悟空,请简述这两次招安的原因与结果。
(2)鲁迅在读《二十四孝图》时,认为“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一类的做法是可以勉励仿效的;“哭竹生笋”就可疑,“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忧了,而最使他不解的甚至反感的是“ ”和“ ”两件事。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医生表示,杀菌剂,消毒剂使用不当,反而有害健康。②家里并不是医院,除非家中有传染病患者,否则没必要声势和规模很大地消毒。③特别是对于孩子,他们的免疫力要经常参加训练。④如果家里太过干净,孩子一接触到细菌,免疫系统立即就缴械投降,所以就会经常生病。
(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意见是: 。
(2)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②句中的划横线部分。
(3)将第③句中划波浪线部分改成比喻句,使表达更生动。
默写填空。
(1)树叶子却绿的发亮,__________。(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世说新语》二则)
(5)在《次北固山下》中,诗人借归雁来传递家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和旅行是我们开拓生命的两种不同方式。有人说,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试围绕“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助手:
①在标题或者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
③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