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和《太阳》(节选),结合相关评论,完成下...

阅读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和《太阳》(节选),结合相关评论,完成下列小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937年12月)

 

太阳(节选)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相关评论)

艾青是中国新诗发展历史当中的一个大形象。——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1.土地和太阳是贯穿艾青诗作的中心意象。以上两首诗中,作为土地意象的延伸和补充的还有            等意象。在你所读过的艾青诗作中还有《      》和《      》等也是以太阳作为意象的。

2.你认为土地和太阳这两个意象分别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3.结合两首诗以及创作背景,请你从诗人情感的角度谈谈对“大形象”的理解。

 

1. 河流、草原、高树繁枝、土地的垦殖者(其中任意两项);《阳光在远处》、《向太阳》、《给太阳》、《太阳的话》、《太阳岛》(其中任意两项)。 2. 土地,代表祖国、人民象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太阳,代表光明、未来,象征着为祖国而战的原动力。 3. 1937年,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旧势力以及外国侵略者的势力,要把中国推入黑暗中,而革命者与劳苦大众却要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诗人通过《太阳》来讴歌这一伟大的时代;《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于“七七事变”后不久,祖国和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诗人为经历风雨的国家,遭受蹂躏的土地和饱经磨难的民众唱出这曲悲壮而深沉的歌,希望给人们带来一些情感上的温暖和战斗的勇气。艾青是一位有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的伟大诗人。 【解析】 1.土地和太阳是贯穿艾青诗作的主要意象,仔细阅读这两首诗可知,还有“河流、草原、高树繁枝、土地的垦殖者”等意象。艾青以“太阳”作为意象的诗作有《太阳的话》《给太阳》等,用太阳象征光明和希望。 2.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要结合时代背景。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太阳”代表光明、未来,象征着为祖国而战的力量,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 3.完成此题要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1937年12月28日,艾青来到武汉,“七七事变”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而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好河山的国土大片丢失。在这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人们一方面在寻求如何战胜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则不免面对严峻的现实而陷入深沉的思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正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一个满怀正义和激愤之情的诗人所唱出的一支深沉而激越的歌,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太阳》,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了诗人渴望有光明的 未来、光明的社会的愿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各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 朗读诗歌要把握好朗读节奏,比如,可以这样划分《我看》中的诗句节奏: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B.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一个假设复句。

C. 《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的作者都是清代小说家,他们那分别是曹雪芹、吴敬梓和蒲松龄。

D. “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同样是谦辞的还有“家兄”“小女”“拙作”等。

 

查看答案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    B. 水调歌头    C. 行香子    D. 丑奴尔(采桑子)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积累。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人生若只如初见,__________。(纳兰性德《木兰花》)

(3)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5)“唐诗崇情”:《行路难》中彷徨苦闷后的李白仍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抱负;《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韩愈英雄失路的悲慨;《无题》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是李商隐抒写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的生命在年轻时像一朵花——一朵从它的丰富中放出一片或两片花瓣而从无失落之感的花,当和________的春风来到它的门前kěn________求的时候。

如今当青春老去,我的生命像一个果实,它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予,只等待着把它自己和它充yíng________的甜蜜全部呈现。(泰戈尔《采思集》)

《采思集》文如其名,篇中的文章像饱满的果实等着人们采xié________,诗作蕴含深刻的哲理,令读者在优美的文字中感悟生命的真谛。

 

查看答案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概括《朗读者》受好评的原因。

材料一:清华大学尹教授说,央视《朗读者》别具一格,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尤其是见字如面的方式别有一种文化韵味。

材料二:央视副台长说,媒体一定要有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讲,《朗读者》的成功是一种‘回归’,回归到媒体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另外,节目不仅内容好,还在表达手段、呈现方式、舞美包装、互动渠道等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材料三:某网友说,《朗读者》不仅是一档读书节目,更强调情感互动,挖掘文章背后的人和事,把名人或普通人的闪光点和阅读的文本结合,透露着央视的人文关怀。

(2)下面是《朗读者》以“家”为主题的开场白,请根据语境把空缺处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家是什么?家是灵魂栖息的彼岸,是①      ;是我们在风雨中的想念,是②      。倦鸟归林,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

(3)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主题词。请根据“成长”这一主题词,选择一个课文题目,再参照示例写出选择的理由。

《孤独之旅》  《香菱学诗》  《心声》

示例:主题词:母爱  课文题目:《荷叶·母亲》

选择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冰心的《荷叶.母亲》由荷叶护莲花,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赞美了母爱的无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