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⑪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1.小说中的老婆子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第⑦段插叙了老夫老妻五十年前的往事有什么作用?

4.小说最后一段写老婆子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就在屋里!”结合全文谈谈“老头儿是否在屋里”,并说明理由。

 

1. ①老婆子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与丈夫从年轻吵到老。②老婆子重情重义。她丈夫生气外出,两个小时未回,她开始担心,拿着丈夫的围巾,棉帽,冒着大雪外出寻找丈夫。③老婆子还善于反省,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都会想“像刚才那么点事还值得吵架吗”。 2. 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又由眼前的雪景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②“雪下得紧”烘托了老婆子内心的复杂,烦乱,忐忑,担心的心情。 3. 小说写老婆子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这样安排使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主题表达更深刻。 4. 示例一:老头儿在屋里。老头儿与老婆子结婚几十年,有着坚实的感情基础,老头儿也会像老婆儿那样,冷静下来时会对自己在吵架时候的荒唐言行反省检讨。老头儿外出,只是为了消消气而己。气消了,自然还会像以前那样悄悄回来。更何况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闹围巾。 示例二:老头儿不在屋里。老头儿以往与老婆子吵架,跑出去后,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这次不回来,可能是不想像以前那样太快向老婆子示弱。老头儿外出的时候,外边正下着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照常理说,他应该快点回家避寒,而两小时过去了他还没回来,他或许是去了别人家里借宿,或许是遭遇了什么不测。 【解析】 1.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在文中的言行举止来理解。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与丈夫从年轻吵到老,年轻时每次吵架吵到高潮,她必喊出“离婚!马上离婚!”的话语。看出她是一个生性好强,性情急躁的人。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丈夫生气外出,两个小时未回,她开始担心,拿着丈夫的围巾、棉帽,冒着大雪外出寻找丈夫。看出他是一个老婆儿重情重义的人。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会想“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吗”。看出她是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2.本题考查重要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分析时要结合语境,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入手。第六段中的“雪”,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雪下得太大,它妻子的担心丈夫,出门寻找(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等往事的回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雪下得紧”烘托了老婆子内心的烦乱、不安。 3.考查对插叙作用的理解。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插叙有如下作用:照应题目;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这些回忆都由眼前的雪景引发,合乎情理,显得自然,反映了老夫老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往事与现实两相照应,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老来伴”的重要性。使小说情节更紧凑,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主题。 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推断即可。语言表述要有条理清晰,自然流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回山寨。其余十五个头领在寨中商议:“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不想遭这一场,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去,这曾头市急切不能取得。”。

(1)文中说“遭这一场”指的是什么事情?

(2)下面哪一个情节导致林冲最终走上了反抗道路,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A.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B.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林冲棒打洪教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豁然堂记

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闻村落。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案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此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耶?其所障既撤,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此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

注释:①雉堞:泛指城墙。②牖:窗户。③斥:放弃。④病:不满。⑤婴:萦绕,羁绊。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可胜计矣(益,更加)

B. 予病其(然,这样)

C. 若舍而就旷(塞,要塞)

D. 其所障既彻(及,等到)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2)此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耶?。

3.作者由改建“豁然堂”引发了怎样的感慨,概括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全诗分别概括实写和虚写的内容。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二句“凉”字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请以“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①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尝得学问的趣味。

②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的。为达到目的,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是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了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了。

③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小时,跑上几个月后,一天不跑,腿便发痒。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的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掌管学问的器官一起打入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所以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④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到它,便要深入下去。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追,我保证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⑤趣味就像电,越摩擦越多。所以常要依赖别人的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便和他共同研究。我和他常常在一块,便不知不觉地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有了一两位这样的朋友,便算人生一大幸福,我想只要你肯找,定会找得出来。

⑥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我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

(有删改)

1.本文标题是“学问之趣味”,论述的论题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在分论部分,作者围绕论题,提出了哪几点意见?请概括作答。

3.下面这句话可以放在选文第几段的结尾?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如同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