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请以“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范文: 圈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赛跑,那么这场比赛必定是有始有终。也许你认为起点是人们刚出世的那一刻,终点则是人从世界消失的那个句号——这个圈,注定为人的一生落下最后一笔。可是,这个圈是否牢住了你远大的目标,你可曾见到过希望?若没有,实则荒废了一生。 我希望我未来能够成为一名富豪。然而,我的希望只是我鼻前袭过的一寸香。因为,我没有能力去追求那份希望,确切地说,想要圈住它,我还要穿过几次海洋?几次原始森林?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若仍像从前那般幼稚,希望终究会化为失望,圈错了失望,不依然是颓废最终吗?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用同样的方式去奔向希望,我可以抉择合适的方法前进,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勾勒希望。追求希望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你也可以苦中作乐。也许它根本就不苦,只是人在为自己做一份应尽的职责而已。 希望是愤怒是左心房的小冰块,平息时右心房的小宇宙,懒惰时左心室的小期待,寒冷时右心室的小温暖。 希望是必不可少的,除非你拥有不需要的资本,否则,则是一具腐尸瘫倒在地上。 作为一名学生,内心的希望并不大,心中一份小小的期待能换来的是一次微笑,一种关心的目光。可它对未来的影响,却并不是一份临时的小心愿那样简洁。 人生不过一段路。若行走,则是漫步人生路;若奔跑,则是马拉松。 去圈住希望,乐得一生,画上完美的重点。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明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圈的特性: (1)是由生物或人、国家所组成的,在圈中可以“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2)圈可以令人温暖、安全、成功,也可以让人狭隘、迷失、窒息”。 由此联想:这个圈应该是指生态圈、人际圈、朋友圈、生活圈、娱乐圈、文艺圈、体育圈、利益圈、学校、班级、家庭……,甚至可以是国家联盟、缔约组织、宗教团体、行业、协会、网友……,它们内部的构成要素应该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而这个圈不应该指蓝球圈、钢圈、臂圈、圆圈、孙悟空用金箍棒给唐僧画地为牢的圈,唐僧给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也不是圈套,不是枷锁,不是个人思想、心灵的禁锢……“圈”的范围是广的,所以在写作时的最好策略应该是“大题小写”:从思想方面“大题小写”——圈中需要包容、和谐、如何融入、如何跳出,选其中一个具体发表议论。从题材方面“大题小写”——可就朋友圈、演艺圈、社交圈等具体发表议论。有同学专就娱乐圈乱象发表看法,有同学专就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如何处理与各国关系发表看法,就能写得具体、议论有针对性,有自己的角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学问之趣味

梁启超

①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尝得学问的趣味。

②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的。为达到目的,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是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了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了。

③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小时,跑上几个月后,一天不跑,腿便发痒。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的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掌管学问的器官一起打入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子,所以我劝你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④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那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得好处。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到它,便要深入下去。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追,我保证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⑤趣味就像电,越摩擦越多。所以常要依赖别人的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便和他共同研究。我和他常常在一块,便不知不觉地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有了一两位这样的朋友,便算人生一大幸福,我想只要你肯找,定会找得出来。

⑥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这种不假外求,不会蚀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我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

(有删改)

1.本文标题是“学问之趣味”,论述的论题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在分论部分,作者围绕论题,提出了哪几点意见?请概括作答。

3.下面这句话可以放在选文第几段的结尾?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如同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篇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的两句)

①一上高楼万里愁,__________。(许浑《咸阳楼东城》)

______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2)请在李商隐的《无题》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问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之者谁          名:命名

B. 得之心而之酒    寓:寄托

C. 佳木而繁阴      秀:繁茂

D. 不知太守之其乐  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四时景不同  曾不能损魁父

B. 行者休树    其一犬坐

C. 不知人之乐  温故知新

D. 醉能同乐    安陵君许寡人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B.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C. 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D.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

B. 文章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游记着力写太守与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间的情状,意在表现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极的人生态度。

D. 文章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B. 通过我市举办的“名师好课”系列送教活动,促进了全市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C. “扬剧进校园”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 实施“校园足球计划”,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水平。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 周末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

C. 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D. 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