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⒅“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深处,我深深地震撼,为它的朴实,又为它的深沉!”

(选自《读者》)

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中的作用。

5.说说你对结尾段的理解。

 

1. 为消除孩子心理的阴影,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2. 肖像描写。交待主人公身份,暗示工作的艰辛及他被拒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 3. “几天来”说明父亲努力了好几天表现父亲的艰辛努力和坚持父爱的深沉。 4. 悬念举例,第二段。作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5. 父亲认为自己消除孩子心理阴影的事及给孩子的爱很少,但他想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伟大的。 【解析】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组织语言时,最好以“他”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他”为消除孩子心理的阴影,请求坐一次我的车来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事件。 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人物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侧面描写等。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句做出判断,并把结合所处文段加以理解,分析出描写的效果。第一段的句子是对他的外貌(肖像)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了他的身份,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也为下文“我”的“皱眉”“犹豫”作铺垫。 3.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几天来”说明他为这件事做了很多天的努力,表现出父爱的执着。一定要答出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意义。 4.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悬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为制造悬念,这样的动作,这样神态,使读者会提出疑问,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 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语境去思考,还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一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父亲不惜委屈自己,请求坐一次我的车来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表现了伟大的父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成功的试验

①两个大学生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芬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②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

③“在格芬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起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④显然,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  )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 ),( )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商人,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⑥第三个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吧!”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

⑦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⑧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⑨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⑩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城市。“试验”成功了。

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动词。

2.商人、侄子、女人、市长给两个大学生写信寄钱,让他们停止试验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商人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侄子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女人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市长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题目《成功的试验》有何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慎其友”,可见,如何正确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班级正在举行以“朋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开学时,教师把你安排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于是你主动地走到她的面前说:_________

(2)与名人为友。请从名著《西游记》里“猪八戒、孙悟空”中挑选一个交朋友,仿照示例,写出理由,不超过50字。

示例:曹操,我心中的英雄。《三国演义》中,尽管他多疑妒杀了杨修,但我却敬佩他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才略。

(3)交友启示。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材料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 ,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 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材料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 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明朝小说家____________

(2)选文是这部作品中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唐僧为什么要念紧箍咒?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孔子关于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论述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4)《次北固山下》中点明昼夜春冬交替规律的哲理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仿照前两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