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为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填入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 ④玻璃之王

A. ① ,     ② 、     ③  ,       ④《玻璃之王》

B. ① ,     ② ,     ③ ……      ④“玻璃之王”

C. ① 。     ② 、     ③  ,       ④“玻璃之王”

D. ① 。     ② ,     ③……,     ④《玻璃之王》

 

C 【解析】 C语段中横线处填入标点正确。一空,“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一句话已经说完,所以句末加句号。二空,根据“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中间的停顿特点分析,“韧性”与“刚性”之间也应加顿号。三空,较短的停顿应加逗号。四空,“玻璃之王”是特定称谓,应加双引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diān)轻怕重。

B. 三妹便sǒng)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C. 一点点黄yùn)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

D. 这是荒原,人迹hǎn)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李明上初中后爸妈,请奶奶来陪读。奶奶没什么文化,每天就买菜做饭,和小李谈不来;爸妈忙于工作,只有在给李明的作业签字的时候他们才过问一下他的学习。李明向外公抱怨家里缺乏爱。外公说:家人之间可不会把“我爱你”三个字常挂在嘴巴哦。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深度思考。

②要运用恰当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或者思考。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的信息,写一段关于曾国藩生平介绍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①说明对象明确,信息不遗漏;②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③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④字数在150字~200字之间。

曾国藩

籍贯

湖南长沙府湘乡县

人物评价

近代政治家、文学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生平经历

1.幼年勤奋好学,文采卓越,后入仕为官

2.太平天国时,组建湘军,最终剿灭太平天国

3.参加洋务运动,创办兵工学堂,组织学生留学

著作

书信集《曾国藩家书》

 

 

 

查看答案

明年我回家

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往老宅跑了,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那天晚上,我陪母亲回老屋,姗姍而行在故乡的小路上。夜幕暗淡的灯光下,四周朦朦胧胧的。风从树叶的缝隙间溜过来,凉爽柔和。路旁的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虫儿的窃窃私语,令我陶醉,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我伸手帮忙,却被母亲阻止:“你挪不动的!”她的话,其实更让我心痛:我一个大男人挪不动,你一个八十五六岁的老太太怎么能挪得动呀!

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阿爹,小明回来看你了!”父亲含笑地看着我们,只是那笑一直是凝固的——那是他相片上的表情。呵,十年了,只是一转眼的工夫! 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我忍不住哽咽起来,像少时在外受了委屈后回到家的孩子。

“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

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放在原位,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差五回家就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而陌生的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和姐姐亲手织的,尽管摸上去尽管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与姐姐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也叫书桌,上面的相框内,是父母引以为自豪的他们的儿子在部队时当兵、当军官的照片,以及与他们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好像有我这个当小连级干部的军官就知足了!

“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 “看,这是你爹让你从部队拿回来的解放鞋,还是新的,他都没来得及穿……”二三十年了,母亲竟一件不少地将我曾经用过和我孩子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整、完好!

“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你们第一次春节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

“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她奶奶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孙儿们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他们都回来你也不用担心,我这里啥都有……”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是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床单,放在我手上。

棉被柔软软、绵温温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进我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

母亲惊诧地看着我,问:“你懂啥了?”

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

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

母亲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

②  

心痛

祭拜父亲

吃惊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风从树叶的缝隙间溜过来,凉爽柔和,路旁的草丛里偶尔传来几声虫儿的窃窃私语,令我陶醉,好久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母亲的言行描写,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关爱家庭的母亲形象

B. 文章主要写了为了满足老人的愿望“我”陪母亲回老屋的事,主要是为了体现“我”是一个体贴孝顺的孩子。

C. 第13段对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一事的回忆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

D. 第14段”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让“我”感到吃惊的是母亲竟然这般节俭,含不得将那些旧物丢弃。

E. “妈,我现在懂了”一句表明了作者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4.为什么最后一段“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请结合全文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孝亲”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弟子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