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最新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科学家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语言造成影响。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而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富有弹性,所以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
⑤因此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
1.下面对全文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 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 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②段中加点词“可能”表示推测,体现了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_____)
(2)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可以删去。(______)
(3)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很难发出复杂的语言。(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祖母
文/雪小禅
⑴祖母去世二十多年了,这么快。那年我才十多岁,尚不知世事,又过了青涩少年的青春,“刷——”就到了中年。
⑵前几日与姑姑一家聚会,姑妈说起小时候:那时候你奶奶年轻漂亮,瘦高个,穿青布裤子白布衫,头发挽一个髻子。她早晨起来烧水做饭,然后我们哥仨站在枣树下——那时我大哥拉二胡,我二哥吹笛子我唱歌……这句话说出来,全场静了。
⑶那是怎样的一幅美好画面,春日艳艳,一个女人在低头做饭,即使每日里劳作,衣服依旧那么干净透亮,三个孩子在枣树下拉琴唱歌。枣花开了,香气袭人。那大概是姑母最美好的记忆。而祖母的教育也影响了她的三个孩子——大儿子(我的父亲)一生痴迷于音乐、书法、科学,一把二胡拉了一辈子,并把自己的孙女培养进了兰州大学音乐系二胡专业。叔叔一生喜欢吹笛子,参军后转业到辽河油田,晚年仍然保持浪漫主义情怀,常常一个人去周游西藏、青海。姑妈更是浪漫了一生,当了一辈子音乐老师,弹钢琴出神入化。姑姑说:如果没有你祖母,我们没有这样好的情怀。
⑷而在我的印象中与祖母却不亲不近。
⑸我儿时在一个叫南燕务的村子里长至八岁。母亲生下弟弟便把我送到外婆家。我与祖母的感情几乎是空白。
⑹八岁,我回城里读书,总见祖母穿了白衫黑裤坐在枣树下听评书。哦,她长得真好看。和外婆比起来,真好看得多。祖母身上有种莫名其妙的气息,这种气息甚是吸引我。
⑺但祖母与别的女人比来,有一种格格不入的气场,她几乎从不出门,常坐在枣树下听收音机,院子里有四五棵枣树,枣花开的时候落在她的发间,香极了。
⑻我却并不靠近她。她天生让人有隔阂感、距离感——多年之后,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心头一酸,那潜伏了多少年的基因或DNA,它们扑到面前,似是故人来。
⑼我已是,中年。
⑽后来,我与她同住。她的房间雅致,墙上是连环画《霍小玉》、《穆桂英挂帅》……床下的柜子上有绿色暗花,纸糊的窗透出木头方格子,上面贴了她剪的鸳鸯。她仍旧一身白衫青裤子,美得有些沧桑,却自有让人想靠近又不能靠近的气息。
⑾虽然与她做伴,却依旧不亲近。她睡西边,我睡东边。我假装睡着了,听她跟着收音机唱戏,后来真睡着了——后来的后来,我与戏曲结下极深的缘分:去中国戏曲学院教学。去很多大学讲戏曲,写了《裴艳玲传》。有三四年时间,都在和伶人打交道,那时祖母已离世多年,如果她知道孙女能唱程派《锁麟囊》该多高兴啊。每每想起这些,总会想起祖母。但祖母早已不在,早已不在。
⑿祖母心气高,是小镇上第一个去北京的老太太。在我小时候,北京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而祖母能经常去,我恨她不带我。她不爱孩子,她爱她自己的世界——我越老越像她了,像得不留余地,像得片甲不留。
⒀她带我去赶集市,不似外婆那样疼惜地问我想吃什么,亦不会牵着我的小手。她疾疾地走到前面,像风。白衫子还是那么白。她的头发也有白发了,她的青裤子像有风。我想我不爱这个孤傲的老太太。我比她还倔强,绝不撒娇,绝不讨好她。以一种敌对的姿态和她抗衡着。但她身上分明有一种气质,让我难以离开,那是远比外婆更要迷人一千倍一万倍的气息。莫名其妙却又欲罢不能。
⒁她每每从北京和廊坊回来,都会带一些奇怪的东西回来——几个假领子、几块牛皮糖……她把假领子给我缝上:小女孩,就应该知道打扮自己。
⒂几年后,我长得又高又瘦。很多年后,我欢喜穿白衫子青裤子。很多年后,我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跟着唱戏。很多年后,我亦清高冷淡不与常人俗闹,亦格格不入只做那个唯一的自己。
1.“姑姑说:如果没有你祖母,我们没有这样好的情怀”,“这样”指哪些内容?
2.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她天生让人有隔阂感、距离感——多年之后,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心头一酸,那潜伏了多少年的基因或DNA,它们扑到面前,似是故人来。
⑵她不爱孩子,她爱她自己的世界——我越老越像她了,像得不留余地,像得片甲不留。
3.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院子里有四五棵枣树,枣花开的时候落在她的发间,香极了。
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祖母”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诗外传》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代)蜀国政治家、军事家。《韩诗外传》是西汉著名________(学派)学者韩婴所著。
2.加点字的解释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沐三握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 守之以俭者——俭以养德
C.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国安邦
D. 博闻强记——闻之于宋君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请你写出出自甲乙两文的成语。(每篇至少一个)
6.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乙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7.“诫”,告诫、劝勉。从这个意义出发看甲、乙两文,说说“诫”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某专家在报告会上呼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B. 谷谷大夫医术高明,医好了陶阿姨多年的顽疾,陶阿姨对他十分感谢,特地制作锦旗表示谢意,上面写道:杏林高手。
C. 班会上,班主任老师奖励了乐乐,乐乐拿着盼望已久的篮球票激动地说:这真叫我美不胜收。
D. 学术交流会上,一位科研人员说:我们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相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夸张——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 反复——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心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C. 排比——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 比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cù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 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mù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那么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ù (______) 拥 栉风mù(______)雨
(2)给加点字的注音:嫉妒 (______) 埋怨 (______)
(3)文中“ ”处填入哪个标点更恰当(______)
A.; B., C.—— D.?
(4)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______)
(5)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