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韩诗外传》

1.《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代)蜀国政治家、军事家。《韩诗外传》是西汉著名________(学派)学者韩婴所著。

2.加点字的解释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沐握发——人行,必有我师焉

B. 守之以者——以养德

C. 险躁则不能性——国安邦

D. 强记——之于宋君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请你写出出自甲乙两文的成语。(每篇至少一个)

6.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乙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7.“诫”,告诫、劝勉。从这个意义出发看甲、乙两文,说说“诫”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1. 诸葛亮 孔明 三国 儒家 2. A 3. 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4.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人的年老志衰比作植物枯萎,生动形象地写出人年老没有用处的现实,,劝诫儿子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写出作者对儿子的谆谆告诫和殷切希望。 5.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博闻强记 6.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往矣,子无以鲁骄士。 7. 诸葛亮诫子的目的是: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要在静中下功夫,要忌“淫慢险躁”,劝勉儿子勤学立志,珍惜时光,好好读书。周公诫子的目的是:告诉儿子治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贵为君王者,更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大愚。 【解析】 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诸葛亮、韩婴有关的文学常识。《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他是三国蜀国政治家、军事家。《韩诗外传》是西汉著名学者韩婴所著。《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 2.A加点字的解释搭配正确。“三”都是泛指,不是确数。可译为“几”。B前者“行为有约束,有节制”,后者“勤俭”。C前者“陶冶”,后者“治理”。D前者“见闻”,后者“使……听到”。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三”:几次,多次。“哺”:口中含的食物。 4.读懂文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此句明显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人的年老志衰比作植物枯萎,叮咛后生晚辈,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矣。 5.考查从文言文中提取成语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章,不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首先要读懂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句中的重点词语联想到平时积累的成语。根据文句的个别字眼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这要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如可从甲文中提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成语。可从乙文中提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博闻强记”等词语。 6.考查对两文中心论点的把握。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甲乙文两文可分别直接提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往矣,子无以鲁骄士”作为答案。 7.题干要求说说甲、乙两文“诫”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篇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诸葛亮诫子的目的可从教育儿子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珍惜光阴,务求“接世”的角度作答。周公诫子的目的可从告诉儿子为君王者应珍惜爱护人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精神内敛等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某专家在报告会上呼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B. 谷谷大夫医术高明,医好了陶阿姨多年的顽疾,陶阿姨对他十分感谢,特地制作锦旗表示谢意,上面写道:杏林高手。

C. 班会上,班主任老师奖励了乐乐,乐乐拿着盼望已久的篮球票激动地说:这真叫我美不胜收。

D. 学术交流会上,一位科研人员说:我们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相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查看答案

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夸张——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 反复——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心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C. 排比——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 比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妒和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    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那么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 拥    栉风______

(2)给加点字的注音:______  ______

(3)文中“        ”处填入哪个标点更恰当______

A.;    B.,  C.——  D.?

(4)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______

(5)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子曰:“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一轮明月,牵动无尽诗情。当人隔两地,难以相从,明月是有情的知心人。于是李白说: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当边城夜至,大漠苍茫,寒气袭来,明月是使人凄神寒骨的冷,于是李益说: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故乡很美,清雅美好如同马致远笔下的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它牵着游子的乡愁,行走在沉甸甸的诗行里。面对青山绿水,王湾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面对战乱,困于羁旅的岑参感伤地写道: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车九日思长安故园》)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请以“谢谢你的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少于20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