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某专家在报告会上呼吁:中...

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某专家在报告会上呼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疾病。

B. 谷谷大夫医术高明,医好了陶阿姨多年的顽疾,陶阿姨对他十分感谢,特地制作锦旗表示谢意,上面写道:杏林高手。

C. 班会上,班主任老师奖励了乐乐,乐乐拿着盼望已久的篮球票激动地说:这真叫我美不胜收。

D. 学术交流会上,一位科研人员说:我们研制出的新型传感摄相机,可以探测到是否受测人在说谎。

 

B 【解析】 B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A语意重复。去掉“疾病”即可。C用词不当。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改为“喜出望外”“欣喜若狂”等。D语序不当。把“是否”移至“受测人”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夸张——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B. 反复——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的心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C. 排比——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 比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妒和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    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那么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苍。

(1)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 拥    栉风______

(2)给加点字的注音:______  ______

(3)文中“        ”处填入哪个标点更恰当______

A.;    B.,  C.——  D.?

(4)文中有一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______

(5)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子曰:“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一轮明月,牵动无尽诗情。当人隔两地,难以相从,明月是有情的知心人。于是李白说: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当边城夜至,大漠苍茫,寒气袭来,明月是使人凄神寒骨的冷,于是李益说: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故乡很美,清雅美好如同马致远笔下的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它牵着游子的乡愁,行走在沉甸甸的诗行里。面对青山绿水,王湾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面对战乱,困于羁旅的岑参感伤地写道: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车九日思长安故园》)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请以“谢谢你的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少于20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看不见的启功

周志强

①有的人一辈子忙忙乎乎,说起来也没几件值得一听的故事;有的人深居简出,却充满传奇。启功先生是后一种。

②我在北师大读书时,见过老先生两次。一次是给我们上课,他颤颤巍巍的,坚持站在讲台上。我们在下面喊:您坐下讲!他带着那种有点“坏”的笑说:“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然后他解释:“我是满人,又称“胡人’,所以,我说的话就是胡说!”大家哄堂大笑。下了课我问老先生问题:写字是悬肘好呢,还是用胳膊肘撑着好呢?老先生说:“怎么舒服怎么来。”

③第二次见他是钟敬文先生过百年寿诞,在香山饭店。启功先生来了,老态龙钟的,拄一个拐杖,给钟先生深深鞠躬。一位老人给另一位老人鞠躬,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师道尊严”。我凑上去跟启功先生合影,他立马喊了一嗓子:“还有谁愿意跟‘熊猫’合影?”大家嘻嘻哈哈围上来,他也乐不可支。一个自称“熊猫”的胖胖的学者!

④可是我们说一个人的“传奇”,通常不是这些亲见的东西,而是口传的不曾见到的东西。在北师大,流传很多向启功先生讨字的故事。一群弟子专门捡午休时间到老先生门前喧哗,老先生不堪其扰,就写个条子挂出来:“熊猫也需要休息。”大家拿了纸条,得意洋洋走人。金庸先生找机会给启功先生的弟子题字,我就在旁边。金庸先生问候启功先生,笑着说,我题本书送启功先生,他会不会回复我啊?我觉得金庸先生用意未必是送书,而是暗示希望见到启功先生的字——我也不知道启功先生后来答复了金庸先生没有。

⑤这些说是“讨”字,分明是“”字。可传说中一位西单的居委会大妈却堂而皇之地跟启功先生要了字。西单是旅游区,游人找厕所难,居委会便在胡同里修了公厕,想在胡同口挂个牌子:胡同内200米有厕所。大家商量,谁來写呢?有人说,听说一个叫启功的写得好,找他写?于是居委会大妈找到了启功先生,启功先生大笔一挥:“胡同内200米有厕所——这算不算中国最牛的“厕所广告”呢

⑥可是,启功先生并不喜欢人们把他看作书法家和画家,他认为自己首先是学者。课上我们问他书法问题,他却更愿意谈汉语文法之美。他给我们模仿驴叫,说不懂文法不会读诗的人,说话连驴都不如。驴叫是有四声的,还连绵不绝,余韵缠绵。很多人不懂韵律,读古诗真是糟蹋。他自称学问第一,画第二,书第三。可是,世人都知道他的书,很少知道他的画,对于他的学问,所知者就更少了。

⑦我做博士论文,读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大吃一惊。我原来以为语言研究很枯燥,启功先生却能把这个学问做出趣味来。我在教育部的网络培训中心给全国的大学语文教师讲课,我说“大学语文是讲着玩的”,很多人不同意,觉得我不严肃。我推荐他们看《汉语现象论丛》—— 一个肯在课堂上学驴叫的学者写的书。有人看了,专门找我说,没错,语文就应该是“好玩儿”的。

⑧启功先生的传奇故事总是“好玩儿”的——“好玩儿”似乎变成了他的“刻板印象”。有人买了他的字,托人找他品鉴,他问多少钱?人家告诉他价格。他说:“值!”坏了,这是假的;他说:“哎呀,不值!”好了,这是真的!这个老头,圆圆的,笑眯眯的,可爱中透着机智。

⑨在一次启功先生的书画展上,看到的字画跟我们常见的非常不同,那种规规矩矩的“启功体”不见了,看见的是深摯缱绻的哀伤与微薄透明的脆弱。听了几位书界专家的评论,我突然明白了启功先生为什么“看不起”自己的书法。原来别有深心藏雾中,看不到他的学问,也就不懂他嘻嘻哈后面隐藏的真意

⑩一个人活到有传奇的份上,算是值了。可是,启功先生也有点不值——人们只看见那个洋洋洒洒的启功体,却看不见启功。

(选自2017年12月2日《新华日报》,有改动)

1.本文写了启功先生的多件事,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下面的空白补充完整。

①启功先生站着上课,说写字怎么舒服怎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启功先生的弟子及金庸先生想方设法向他讨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启功先生一边开玩笑一边给别人品鉴自己的字。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他带着那种有点“坏”的笑说:“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说是“讨”字,分明是“”字。

3.文章第⑦段没有直接对启功先生进行描写,是否可以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4.结合全文,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谈谈你对画线句“可是,启功先生也有点不值——人们只看见那个洋洋洒洒的启功体,却看不见启功”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