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看不见的启功 周志强 ①有的人一辈子忙忙乎乎,说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看不见的启功

周志强

①有的人一辈子忙忙乎乎,说起来也没几件值得一听的故事;有的人深居简出,却充满传奇。启功先生是后一种。

②我在北师大读书时,见过老先生两次。一次是给我们上课,他颤颤巍巍的,坚持站在讲台上。我们在下面喊:您坐下讲!他带着那种有点“坏”的笑说:“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然后他解释:“我是满人,又称“胡人’,所以,我说的话就是胡说!”大家哄堂大笑。下了课我问老先生问题:写字是悬肘好呢,还是用胳膊肘撑着好呢?老先生说:“怎么舒服怎么来。”

③第二次见他是钟敬文先生过百年寿诞,在香山饭店。启功先生来了,老态龙钟的,拄一个拐杖,给钟先生深深鞠躬。一位老人给另一位老人鞠躬,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师道尊严”。我凑上去跟启功先生合影,他立马喊了一嗓子:“还有谁愿意跟‘熊猫’合影?”大家嘻嘻哈哈围上来,他也乐不可支。一个自称“熊猫”的胖胖的学者!

④可是我们说一个人的“传奇”,通常不是这些亲见的东西,而是口传的不曾见到的东西。在北师大,流传很多向启功先生讨字的故事。一群弟子专门捡午休时间到老先生门前喧哗,老先生不堪其扰,就写个条子挂出来:“熊猫也需要休息。”大家拿了纸条,得意洋洋走人。金庸先生找机会给启功先生的弟子题字,我就在旁边。金庸先生问候启功先生,笑着说,我题本书送启功先生,他会不会回复我啊?我觉得金庸先生用意未必是送书,而是暗示希望见到启功先生的字——我也不知道启功先生后来答复了金庸先生没有。

⑤这些说是“讨”字,分明是“”字。可传说中一位西单的居委会大妈却堂而皇之地跟启功先生要了字。西单是旅游区,游人找厕所难,居委会便在胡同里修了公厕,想在胡同口挂个牌子:胡同内200米有厕所。大家商量,谁來写呢?有人说,听说一个叫启功的写得好,找他写?于是居委会大妈找到了启功先生,启功先生大笔一挥:“胡同内200米有厕所——这算不算中国最牛的“厕所广告”呢

⑥可是,启功先生并不喜欢人们把他看作书法家和画家,他认为自己首先是学者。课上我们问他书法问题,他却更愿意谈汉语文法之美。他给我们模仿驴叫,说不懂文法不会读诗的人,说话连驴都不如。驴叫是有四声的,还连绵不绝,余韵缠绵。很多人不懂韵律,读古诗真是糟蹋。他自称学问第一,画第二,书第三。可是,世人都知道他的书,很少知道他的画,对于他的学问,所知者就更少了。

⑦我做博士论文,读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大吃一惊。我原来以为语言研究很枯燥,启功先生却能把这个学问做出趣味来。我在教育部的网络培训中心给全国的大学语文教师讲课,我说“大学语文是讲着玩的”,很多人不同意,觉得我不严肃。我推荐他们看《汉语现象论丛》—— 一个肯在课堂上学驴叫的学者写的书。有人看了,专门找我说,没错,语文就应该是“好玩儿”的。

⑧启功先生的传奇故事总是“好玩儿”的——“好玩儿”似乎变成了他的“刻板印象”。有人买了他的字,托人找他品鉴,他问多少钱?人家告诉他价格。他说:“值!”坏了,这是假的;他说:“哎呀,不值!”好了,这是真的!这个老头,圆圆的,笑眯眯的,可爱中透着机智。

⑨在一次启功先生的书画展上,看到的字画跟我们常见的非常不同,那种规规矩矩的“启功体”不见了,看见的是深摯缱绻的哀伤与微薄透明的脆弱。听了几位书界专家的评论,我突然明白了启功先生为什么“看不起”自己的书法。原来别有深心藏雾中,看不到他的学问,也就不懂他嘻嘻哈后面隐藏的真意

⑩一个人活到有传奇的份上,算是值了。可是,启功先生也有点不值——人们只看见那个洋洋洒洒的启功体,却看不见启功。

(选自2017年12月2日《新华日报》,有改动)

1.本文写了启功先生的多件事,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下面的空白补充完整。

①启功先生站着上课,说写字怎么舒服怎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启功先生的弟子及金庸先生想方设法向他讨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启功先生一边开玩笑一边给别人品鉴自己的字。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他带着那种有点“坏”的笑说:“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

(2)结合语境,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些说是“讨”字,分明是“”字。

3.文章第⑦段没有直接对启功先生进行描写,是否可以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4.结合全文,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谈谈你对画线句“可是,启功先生也有点不值——人们只看见那个洋洋洒洒的启功体,却看不见启功”的理解。

 

1. ②启功先生给钟金文老先生祝寿深深鞠躬,并主动与大家合影。 ④居委会大妈跟启功先生要字。 ⑤启功先生谈汉语文法之美,模仿驴叫,强调做学问的重要。 2. (1)本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启功先生坚持站着上课,体现了他的幽默、平易近人与敬业。 (2)“套”有用谎骗取的意思。这里指大家不好意思直接向启功先生要字,就想方设法编排理由,来得到启功先生的字。(亦可答“贬词褒用”)表现了启功先生的书法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 3. 不可以删掉。本段属于侧面描写,通过写我读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感受到语言研究之趣并向他人推荐,衬托了启功先生对学问的热爱及深厚的造诣,表达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 4. 这句写出了人们大多看到的是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却不了解他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不了解他的主张与追求,对此作者深感遗憾与惋惜,表达了作者对启功先生的理解与敬仰。最后一句照应题目,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首先通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第②段,“坚持站在讲台上”“ 怎么舒服怎么来”;第③段,“给钟先生深深鞠躬”“还有谁愿意跟‘熊猫’合影”;第④段,“一群弟子专门捡午休时间到老先生门前喧哗”“我觉得金庸先生用意未必是送书,而是暗示希望见到启功先生的字”;第⑤段,“居委会大妈却堂而皇之地跟启功先生要了字”; 第⑥段,“更愿意谈汉语文法之美。他给我们模仿驴叫”“自称学问第一,画第二,书第三”;第⑧段,“他说:‘值!’坏了,这是假的;他说:‘哎呀,不值!’好了,这是真的”,写启功先生一边开玩笑一边给别人品鉴自己的字。梳理情节,仿照示例,用“人+事”的形式。 2.(1)本题考查把握人物描写方法的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回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xx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是语言描写,“带着那种有点‘坏’的笑”是神态描写,结合上下文“他颤颤巍巍的,坚持站在讲台上”“大家哄堂大笑”,可见是写出了启功先生坚持站着上课,体现了他的幽默、平易近人与敬业的品质。(2)本题考查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本句中加点词语是一个动词,可以从词义及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答题模式是:“……”一词(等词)是指……(语境义),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情感。先答出“套”的语境义,“套”本是用谎骗取之意,这里是贬词褒用,指大家不好意思直接向启功先生要字,就想方设法编排理由,来得到启功先生的字。表现了启功先生的书法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追捧。其表达效果是更加生动形象,准确贴切。最后,要精炼的整合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把握。 题干上的“没有直接对启功先生进行描写”提示本段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是衬托。本段写“我”读启功先生的《汉语现象论丛》,“大吃一惊”“我推荐他们看《汉语现象论丛》”,说明“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是对启功先生的侧面描写,衬托了启功先生对学问的热爱及深厚的造诣。回答时,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 4.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考虑它有几层意思,且是否是修辞手法句。本句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人们只看见那个洋洋洒洒的启功体”,二是“看不见启功”,三是“启功先生也有点不值”。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们只看见那个洋洋洒洒的启功体”是指人们大多看到的是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看不见启功”是指人们不了解他对语言文字的研究,不了解他的主张与追求;“启功先生也有点不值”是指对此作者深感遗憾与惋惜,表达的是作者对启功先生的理解与敬仰之情。句子的作用要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先确定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本句位于文章的最后,结构上的作用常常是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的作用常常是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引人深思。“却看不见启功”照应了题目“看不见的启功”,且总括了启功先生在语言文字的研究及其主张与追求,是对全文的总结。内容上由介绍启功为人和“启功体”上升到去理解启功先生在语言文字的研究及其主张与追求,表达对启功先生的理解与敬仰,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且满含着遗憾与惋惜之意,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火星能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吗

①随着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在慢慢枯竭。于是,智慧的人类开始在浩瀚的太阳系中寻找出路。茫茫星空,哪里可以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呢?人类瞄准了地球的老邻居——火星。因为这兄弟不光距地球近,关键是和地球长得太像了,他同样有南极、北极,同样是四季分明。他的昼夜更替周期大约24小时,拥有山脉、山谷,还有液态水,这些听起来真是太靠谱了。但是,只有这些就够了吗?经过探测器发现,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②其实,火星是一个荒凉恶劣的不毛之地,各种自然条件很难适合人类生存。从它的运行轨道来看,有一点是很确定的,火星很干燥,尽管火星上也有水、冰,甚至流动的水,但与地球相比,火星简直就是一片荒漠。它不但干燥而且异常寒冷,在火星上最热的地方最热的时候温度只有21℃。这还不算糟,火星上的平均气温可是-47℃,冬天火星两极的温度更是低到-143℃,所以火星大部分地区都是四季严寒的状态。不过,人类是可以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的,尽管人类要在火星上保暖不容易,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也并非不能实现。

③还有一个特别的问题,就是火星的大气层极薄。这就意味着航天器在火星表面下降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在减速上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这也意味着火星上缺乏供人类呼吸的氧气。事实上,火星大气中只包含0.14%的氧气,而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高达21%。不过经研究发现,火星表面上大量聚集着一种名叫高氯酸盐的化学物质,这种分子包含着一个氯原子和四个氧原子,一些氧原子可以分离出来并聚集在一起,形成可呼吸的空气。但是这种分子对人体是有剧毒的,它被人体吸收后会扰乱人的代谢功能,从而影响人体自身的体温调节,造成睡眠紊乱,并引发一些血液疾病。目前,人类对这种分子还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④此外,火星上还存在对人类最大的威胁——辐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一层磁场在保护着我们,它可以防止宇宙对我们的辐射。那是因为地球内核包含大量活性铁元素,所以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这一磁场保护地球不受来自太阳及宇宙深处剧烈活动产生的有害辐射的影响。而火星表面基本不存在磁场。在一次常规180天的火是旅程中,航天员受到的辐射程度,相当于一名在核电站工作十五年的员工,就算着陆成功后也会持续受到微量辐射的影响,增加患癌的风险。尽管我们人类已经拥有比较高级的防辐射技术,但是还远远不够,在没有取得更大的进步之前,我们只能在火星短期停留。

⑤除此之外,火星上含有毒素的土壤、贫乏的水源,以及相当于整个北美面积的沙尘暴,都是我们现在技术无法解决的。

⑥看来,想去火星这个老邻居家“借宿”,还得等等,或许,未来不是梦!

1.阅读全文,说说目前火星能否成为人类的第二个家园,并分析原因。

2.请结合语境,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他的昼夜更替周期大约24小时,拥有山脉、山谷,还有液态水,这些听起来真是太靠谱了。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事实上,火星大气中只包含0.14%的氧气,而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高达21%。

 

查看答案

填空题。

(1)名著阅读。

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的名著《昆虫记》是一部“昆虫的史诗”,在他笔下, _________外表纤细而优雅,却残忍如妖魔,甚至猎杀同类;_________在搬运粪土回土穴的过程中经常会被同类偷枪,但它仍会百折不挠地从头开始。

(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能够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够改变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能够把握今日。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欧阳修《采桑子》)

(2)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晏殊《浣溪沙》)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5)争渡,争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如梦令》)

(6) __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7)杜甫《春望》中写战火不断,家书珍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前两句,都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首句一个“______”字揭示了敌军来势凶猛,“甲甲光向日金鳞开”则写出了我军严阵以待,渲染了战前_____________的氛围。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贾人食言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注)①贾()人:商人。②浮苴(chà):浮在水面的水草。③向:刚才。④吕梁:河流名,⑤薄:碰,撞。⑥就:靠近,这里指营救。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贾 人 浮 吕 梁 而 下 舟 薄 于 石 又 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3.结合原文内容,谈谈这则短文在做人或做事方面对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