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欧阳修《采桑子》)

(2)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饮酒>其五》)

(3)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晏殊《浣溪沙》)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5)争渡,争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清照《如梦令》)

(6) _____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7)杜甫《春望》中写战火不断,家书珍贵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惊起沙禽掠岸飞 (2)悠然见南山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惊起一滩鸥鹭 (6)富贵不能淫 (7)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解析】 (1)—(6)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掠”“悠”“燕”“郎”“鹭”“淫”等字的书写;(7)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烽”“抵”等字的正确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前两句,都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首句一个“______”字揭示了敌军来势凶猛,“甲甲光向日金鳞开”则写出了我军严阵以待,渲染了战前_____________的氛围。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贾人食言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注)①贾()人:商人。②浮苴(chà):浮在水面的水草。③向:刚才。④吕梁:河流名,⑤薄:碰,撞。⑥就:靠近,这里指营救。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贾 人 浮 吕 梁 而 下 舟 薄 于 石 又 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3.结合原文内容,谈谈这则短文在做人或做事方面对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九十    且:将近    B. 山北之塞    惩:苦于

C. 固不可    彻:彻底    D. 断焉      陇:同“垄”,高地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土石何       必先苦心志    B. 隐土北          天子

C. 山不加增       成礼    D. 置土石        始一反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则寓言讲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感动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

B. 文章在人名上加以颠倒,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目的是增强讽刺效果。

C. 愚公之妻“献疑”是思考;智叟“笑而止之”是嘲讽。

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是宣传了因果报应的建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人)

A. 古代常用“阴”“阳”表示地理方位,“阳”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B. 《孟子》一书共七篇,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C. 《列子》中收录了大量的寓言,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等。

D.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反映当时市井生活的传世名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济南市各学校假期课程的开发,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B. 这次校园篮球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 汲取作品的魅力并探求其文学养分,是纪念金庸先生最有意义的方式。

D.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奋斗赞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