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作者是毛泽...

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标题。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莫泊桑,法国(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C. 《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清代(朝代)小说家。

 

B 【解析】 B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都是雨果的代表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断章取义  鸠占鹊巢  自惭形秽  一义孤行

B. 全副精力  淘神费力  形销骨立  眼花潦乱

C. 不可名状  荡然无存  富丽堂皇  丰功伟绩

D. 随机应变  附庸风雅  自吹自雷  扭捏作态

 

查看答案

下列几组汉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huì) 解(pōu)    进(pián)       金铁马()

B. ()   据()      色(dài)        开(qiào)

C. (bì)   养(huàn)    尬(gān)       疲惫不(kān)

D. 候() 星宿(xiù)     鸯(yuān)       喏连声(ruò)

 

查看答案

作文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 我愿意倾其一片海; 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 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如果你要一个微笑, 我敞开火热的胸怀; 如果你需要有人同行, 我陪你走到未来。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2013年春晚,那英一曲《春暖花开》温暖了亿万观众的心。

请以“那一刻,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书写工整,否则将扣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_________

(2)无与为乐者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4.“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那时候有多美

①那个五月的雨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我们身边。当他立在教室门前,大家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看。

②“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我。”他走到讲桌前,行头都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着我们写作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

③“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A.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里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④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⑤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满满的全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柔情呢?

⑥半学期在“田园牧歌”中度过,我们班在期中考试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全年级最高,其余的课简直惨不忍睹。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

⑦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但下午开家长会时,家长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了……

⑧于是,之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当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没必要来这里。”

⑨“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

⑩可是,更多的同学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挨打。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发起签名上书的倡议,开始质疑语文老师的教学。

⑪不久,老师来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最后一篇作文是“离别”,老师事先帮每一个人在作文上写好了题目。字迹飘逸俊秀,与他的外形差距很大。这一刻,我们都哭了。

⑫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一年,我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毕业后,我也会来那片湖泊,转一转,看一看。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曾经看来百年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雾气,闻着青草的香味。可是这么多年了,却是由一个外乡人为我们点明的。

⑭B. “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1.阅读全文,摘选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那个五月的雨天,他来到我们班,大家觉得他_____;期中考之后,他在作文课上深情描述湖水时,部分同学_____;老师被迫辞行时,我们_____

2.“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联系上下文,谈谈“麦草的清香”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3.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请从修辞角度品析A句。

A.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2)请说说你对B句的理解。(提示:可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

B.“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4.第⑫段“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是否意味着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不称职的?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学习生活说说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