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宋长征的《瘦影清灯》,完成后面小题 ①父亲,这个时候想起了你。 ②若是还在,...

阅读宋长征的《瘦影清灯》,完成后面小题

①父亲,这个时候想起了你。

②若是还在,你肯定还在田畴上徘徊,“老天爷,咋就不下一场透雨呢。”然后叹息一声,拄着手里的拐棍,深一脚,浅一脚,趟过正在拔节的麦苗,向地头走去。夕阳,火红的夕阳,这个火红的轮子从东面滚到西面,久久不肯离去。高过麦苗的蒿子打蔫了,原来绿油油的麦苗因为干渴泛着浅浅的黄。你说怎么会这样呢,昨天夜里故意把床搬出来等雨——老天爷不是没给一点消息,你的老寒腿等酸了,等疼了。往常总是那么灵验。可这一次你失算了。天也有撒谎的时候,明明看见一阵乌云来,一场大风起,之后,空气变的异常沉闷。又过了大半晌,太阳还是爬上了天,不和时宜地散发着光与热。

③母亲说过,你是种田的好手。一抖搂缰绳,两匹烈性的马,八蹄翻飞,挣过队里最高的工分;你扬场,闭着眼,听听风朝哪个方向吹,一扬锹撇出去,麦子和麦皮泾渭分明;你不识字,二十四个节气倒背如流——你说农历才是庄稼人的时间,一个和庄稼一起上路并奔跑着的人又怎能忘记自己的时间。

④而这些我都没见过,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我的眼神里满是猜疑。花白的头发像一根根扎在桐木板上的钢针;最该出力的左手,似被永远定格成一棵老树畸形的枝桠,半开半合;嘴歪着,半个脸被拉紧了往上吊,想笑的时候,只看见微微的颤动;还有你的右腿,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拖着半截子木棍,抬不起,也放不下,且必须咬紧了牙,一步一步往前捱。我知道,你灵活有力的身板不是献给我的,三十几年前,当我做为你的最后一个子嗣出现,已经患上偏瘫。

好多事情已经无法打捞,就如一片叶子,轻轻跌落在水中,就注定失去了春天。即使现在,任我伤透了脑筋,努力地,努力地,搜寻一个健壮的乡下汉子,始终一无所获。你的年纪也便在我的记忆里苍老——四十几岁成了永远的六十几岁。

⑥一棵树老了能发新芽,就像村前的那棵大柳树,树洞深得能猫下一个人,中空的树体,皴裂的树皮,上面坐着一个喜鹊窝,春天来了,唧唧喳喳忙抱窝。你靠什么呢,半残的肢体,在村子里来来去去,背上叮过多少人的讥笑,“一家四个小子算完了,村子里又多了几条光棍。”你听见还是没听见,脚步依旧不紧不慢,侧过乡间的缝隙。三十好几的二哥走了,去闯关东,一年又一年,好事的媒婆再不肯踏破门槛来家里纠缠,眼光瞄上村子里另外的青年。你和母亲积攒很多年搭建的一所房子就这样空了,靠在土墙根的你掐灭烟头,跺了跺左脚,“明天上集买头小牛犊子去。”那头黄色的牛犊,眸子很精亮,并不嫌弃你残疾的腰身。斜挎着土篮,在河边,在空气一点就着酷热的庄稼地里,你蹲下来,跪下来,给你的小牛犊薅草;夜黑里,牛要添料,你摸摸索索点亮一盏煤油灯,挣扎着从地铺上爬起,给牛喂草;一把铁刷子,刷上刷下,你似乎连牛的皮毛也企图打磨出来金色的光泽。

⑦起初,我并不明白,原本就显得吵闹的家,为什么还要养那么多的鸡鸭牛羊,且还让我们兄妹几个整天为这些不说话的家伙东奔西忙。你笑,举了举手里的拐棍,“那些都是过日子的拐棍呢。吵吵闹闹才有生气,日子也熬得更长。”

⑧在乡下,我常看见很多弯弓样的身躯。我想,他们大抵都和你一样,背负了那么多上路,连回回头也不肯。或者根本没时间回望。

⑨依旧是淙淙的小河水,清澈来,清澈去,冲刷着你瘦骨嶙峋的身体。——你一个人怎么可以擦洗自己的身体呢,就像临终那一天,我仔仔细细擦掉了你身上俗世的泥垢,虽然土里来土里去,我们毕竟真实而干净地在村子里住过,没熬老岁月,没活过天与地,甚至不能像一棵树那样挺直了腰身。但我们活得多么真诚啊,像一滴水,像一片云,像一片晶莹的雪,无牵无挂,无怨无悔,在这个广袤的原野上走过一回。

⑩你真的太疲倦了,父亲。

⑪当我穿过时光之流,再次抚摸你的肩胛,肋骨,和那条永远也不能伸展的臂膀时,眼里噙满了热泪。“饿的。累的。”母亲明了你被岁月击倒的那一刻是因为什么。也许一生中再没有见过如此贫瘠的土地,会生生把一个像牛一样强壮的汉子拖倒。那些被我用力搓下来的泥垢,一团,一团,跌落在水里,不肯激起哪怕一丝涟漪。父亲,我知道你是土做的,清明那天在南岗子上,我还看见你坟上生出的一棵土命的小草——一朵小而洁白的花,迎向春天开放,孤独而美丽。

⑫我该给你送点什么呢,父亲。你的肺被劣质的烟草熏制得黎黑而坚硬,一声声重重的咳砸在母亲心上,也砸得我的心生疼。医院的路好象并不遥远,一块钱也许就能到达那个生与死有着明显界限的地方。“家里还得过日子啊。”你躺在床上,左手抓紧床帮,就是不肯把汗水落在地上摔八瓣积攒的子儿用在自己身上。换换口味吧,你说,我蹬上自行车骑了三里地买来的羊汤却只喝了一口,然后推给眼泪汪汪的我和母亲。我们穷吗?我们的骨肉明明白白地在世上行走,并不剽窃他人的光阴。我们是不是太苦?父亲啊,这一张张纸钱如果能表达出我的孝心,我宁愿拉上一马车,焚燃一柱清香,告诉阴世的王者——我们并非一无所有。

⑬并没有像那些在你单薄的背上叮咬的轻笑那样,你的孩子们一个个长成了你亲手植下的那排笔直的杨。脚下是贫瘠的土地,头上是自由的天空,我们一次又一次用你遗传的因子,呼吸,生长,在春种秋收的田野上。

⑭又是夜,这灯火昏黄的乡村之夜,我把思绪放飞于空濛而苍茫的夜色之中,脚步轻轻,并不想惊醒你憔悴的面容。父亲,若孤单,就趁着夜色回家,我会点燃一盏灯,瘦影清灯,在你所牵挂的家园自由穿行。那瘦瘦的肩,嶙峋的骨,已不能再使我疼痛。

⑮——父亲,走就走吧,远离那么多苦难和贫穷,是我所有的祝福。

1.文中记叙了关于父亲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

①好多事情已经无法打捞,就如一片叶子,轻轻跌落在水中,就注定失去了春天。

②但我们活得多么真诚啊,像一滴水,像一片云,像一片晶莹的雪,无牵无挂,无怨无悔,在这个广袤的原野上走过一回。

3.文章是回忆父亲的,为什么要在第⑧段写其他的乡民呢?

4.文章为什么以“瘦影清灯”为题?

 

1.(1)父亲搬床出来等雨,等的老寒腿都酸了。(2)为了过生活,父亲拖着残疾的身体,坚持养鸡鸭牛羊。(3)父亲为了替家里省钱,坚决不愿去医院看病。(4)我骑三里去买的羊汤,父亲舍不得喝,推给我和母亲。 2.(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已发生过的事情”比作“落在水中的叶子”,写出我无法亲眼见证父亲作为一个健壮的下乡汉子的形象,表达我对父亲过早的苍老,受疾病折磨的心疼、遗憾和歉疚。 (2)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把“我们的生活”比作“一滴水”“一片云”“一片雪”,干净而晶莹,表现出我们对于生活的真诚、无怨无悔。 3.以小见大,父亲质朴、勤劳、甘于吃苦耐劳,对待生活无怨无悔的形象其实是整个乡村农民形象的缩影,他们一辈子都弯着腰忙于生计,即使很疲倦,也没有停止。表现了对乡民优秀品质的赞美。 4.(1)结构上首尾呼应。(2)“瘦影”是指父亲清瘦的形象,“清灯”是指我对父亲的思念。(3)是抒情的载体,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我会点燃一盏灯,瘦影清灯,在你所牵挂的家园自由穿行”这一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按写作顺序找出事件,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文章写了有关父亲的四件事,分别为:第2、3段写的是父亲搬床出来等雨,等的老寒腿都酸了。第6、7段写为了过生活,父亲拖着残疾的身体,坚持养鸡鸭牛羊。第12段写了两件事:父亲为了替家里省钱,坚决不愿去医院看病。我骑三里去买的羊汤,父亲舍不得喝,推给我和母亲。 2.本题考查句子和人物情感的赏析。解答此题抓住句子中形象的修辞来分析。①“好多事情已经无法打捞,就如一片叶子,轻轻跌落在水中,就注定失去了春天”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父亲受疾病折磨的状态外,还要答出“我”的情感。②“像一滴水,像一片云,像一片晶莹的雪”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们对于生活的真诚、无怨无悔。这里是用喻体干净而晶莹的特点来暗喻人物的品质。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作用分析。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文中的父亲质朴、勤劳,对待生活无怨无悔的形象,其实是整个乡村农民形象的缩影,作者要借对父亲的赞美来表达出对乡民优秀品质的赞美,这是以小来见大的写法。这样写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标题中的“瘦影”是指父亲清瘦的形象,“清灯”是指我对父亲的思念。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含蓄地表达了“我会点燃一盏灯,瘦影清灯,在你所牵挂的家园自由穿行”这一主题。题目富有诗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薰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但最重要的,是“水”。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______

(2)属凄异______

(3)二人对______

(4)越钱塘,长江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4.(1)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诗中,诗人______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_____”和“_____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光明中学七一班准备组织开展一次“爱心温暖人间”的主题班会。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主题班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风                   

(3)请写出你身边让你感到温暖的故事(3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修改下列病句,写出修改意见。

(1)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2)在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