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番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番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番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乐,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小树爱听舒缓音乐,因为悠扬柔和的音乐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

B. 如果对植物播放音乐,植物细胞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使植物快速生长。

C. 草本植物没有发达的听觉器官,听力系统也不完备。

D. 节奏强烈的乐曲不利于植物生长,甚至会使植物死亡。

2.下列关于原文的说法有误一项是(    )

A. 本文是事物说明文,采用了从发现现象到探究本质的逻辑顺序。

B. 本文综合运用了说明、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C. 文章第①段运用生动的事例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 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如果在曲风激烈的《最炫民族风》和舒缓轻柔的《绿岛小夜曲》中选择,哪一首适合放给植物听?说说理由。

 

1. D 2. A 3. 选择《绿岛小夜曲》,因为它优美轻柔,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与其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二段“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可知A选项错误;第五段中有原句“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而B选项没有“适当”,所以错误;根据第四段“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可知C选项错误;根据第五段“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2.本题综合考查了说明文的类型、说明顺序、表达方式、语段作用等知识。本文介绍的是植物爱听和谐音乐的原因,不是事物说明文而是事理说明文。所以选项是错误的。故选A。 3.本题考查的是说明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知识的迁移应用。根据第五段内容,“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最炫民族风》都属于节奏强烈摇滚风,而《绿岛小夜曲》优美轻柔,能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发育。所以选择《绿岛小夜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问其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造门不前而反/学而不思则罔

C. 时戴在剡/年与时驰

D. 因起彷徨/ 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 戴 在 剡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经 宿 方 至 造 门 不 前 而 反

3.“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_______            

(2)相而去_______

(3)下车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借元方责备客人的语言,从正面强调“信”与“礼”的重要性。

B.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C.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请写出大兴安岭春雪的三个主要特点(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25字以内)。

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它们似乎知道自己的美丽,不像冬天的雪往往在夜里下,它们喜欢白天时从天庭下来,安抚着人们掠美的眼神。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的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应树立”前,添加“我们”。)

B. 2018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广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在句子末尾加上 “的称号”。)

C. 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始终”和“坚持”互换位置。)

D.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把“基本”去掉。)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B. 伟大的科学家霍金与世长辞,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迅速刷爆了朋友圈。

C.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请您放心。

D. 对于众多的莘莘学子来说,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道路上的挫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