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也要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岛竦峙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竦峙”“藤”“鸦”“郎”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曹文轩的《罗圈腿的小猎狗》,完成下列小题。

(1)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

(2)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3)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4)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5)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6)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7)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游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8)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

(9)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10)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 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 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11)这时,小猎狗突然蹿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的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12)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13)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

(14)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的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1.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3.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从不同角度具体阐述,不少于两点。

4.阅读本文第(13)段和链接材料,说出它们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表达作用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描写方法的相同点:                     

表达作用的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鲁人徙越》,完成下列小题。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注)①屦:古代的一种鞋子,用麻等制成。②缟: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③跣:赤脚。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身织屦(      )              ②徙于越(      )

③越人发(      )             ④鲁人曰(      )

(2)选出与例句“或谓之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久之,目似瞑

B. 禽兽之变诈

C. 复投之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欲 徙 于 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你的一种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①孔尚任写此诗时已六十六岁,已离开官场,在家乡曲阜简居。②颠,头顶。③偏,不尽。④鼓角,泛指乐器。梅花即《梅花落》,乐曲名。

1.这首诗中写了春节的哪些民俗?

2.试从感官角度赏析颈联两句的精妙之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西城初中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会场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经拟好,请你补出下联,使之与上联形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阅读_____________

(2)妈妈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认为这会影响学习,你将怎样劝说妈妈。

(3)在这学期推荐阅读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