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鲁人徙越》,完成下列小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注)①屦:古代的一种鞋子,用麻等制成。②缟: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③跣:赤脚。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身善织屦( ) ②欲徙于越( )
③越人被发( ) ④鲁人对曰( )
(2)选出与例句“或谓之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久之,目似瞑
B. 禽兽之变诈
C. 复投之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欲 徙 于 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你的一种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午元旦①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②,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③。
鼓角梅花添一部④,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①孔尚任写此诗时已六十六岁,已离开官场,在家乡曲阜简居。②颠,头顶。③偏,不尽。④鼓角,泛指乐器。梅花即《梅花落》,乐曲名。
1.这首诗中写了春节的哪些民俗?
2.试从感官角度赏析颈联两句的精妙之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文实践活动。
西城初中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会场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经拟好,请你补出下联,使之与上联形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阅读_____________
(2)妈妈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认为这会影响学习,你将怎样劝说妈妈。
(3)在这学期推荐阅读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是 ,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 》中。她和鲁迅是邻居,小时候,作者曾经认为她是一个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是个 的人。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故事,着力从正面再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
B.《湘行散记》中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共同构成了一首深沉奇丽的乐曲。
C.鲁迅在《狗·猫·鼠》《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中都对童年生活有所叙述与提及。
D.《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全书语言生动、想象大胆,歌颂了正义和勇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黑暗和邪恶势力。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
(2)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__________。
(4)__________,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6)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7)《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遇到危险情况时,我们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B. 李悦激动地说:“不是我妄自菲薄自己,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C. 针对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张老师讲课时因材施教,取得了理想效果。
D. 想象中的美景和眼前的实景真是大相径庭,让人失望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