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鲁人徙越》,完成下列小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阅读文言文《鲁人徙越》,完成下列小题。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注)①屦:古代的一种鞋子,用麻等制成。②缟:白绢,鲁人用缟做帽子。③跣:赤脚。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身织屦(      )              ②徙于越(      )

③越人发(      )             ④鲁人曰(      )

(2)选出与例句“或谓之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久之,目似瞑

B. 禽兽之变诈

C. 复投之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而 欲 徙 于 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你的一种理解。

 

1. C 2. 而/欲/徙于越 3. (1)要想不穷困,哪能办得到呢? (2)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 ①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决定行动,否则,非碰钉子不可。做事情不能想当然,要经过实地考察,或多方面收集相关材料。②不要依靠旧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③发展事业要善于扬长避短。④既要坚持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解析】 1.(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被”:同“披”,披着,披散。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善”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善于,擅长”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C与例句“或谓之曰”中的“之”用法相同。都是代词。A音节助词。B结构助词“的”。D主谓之间,起取独作用的结构助词。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而/欲/徙于越。译为:(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其”:表反问的副词“难道,哪能”。“静”:宁静。“以”:目的连词“来、用来”。 4.考查文章的主题。属于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可分析具体内容,如从“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几句分析,可得出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情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①孔尚任写此诗时已六十六岁,已离开官场,在家乡曲阜简居。②颠,头顶。③偏,不尽。④鼓角,泛指乐器。梅花即《梅花落》,乐曲名。

1.这首诗中写了春节的哪些民俗?

2.试从感官角度赏析颈联两句的精妙之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

西城初中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会场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经拟好,请你补出下联,使之与上联形成对偶。

上联: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阅读_____________

(2)妈妈反对你阅读课外书,认为这会影响学习,你将怎样劝说妈妈。

(3)在这学期推荐阅读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是          ,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          》中。她和鲁迅是邻居,小时候,作者曾经认为她是一个        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是个          的人。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英勇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故事,着力从正面再现了战争的激烈残酷。

B.《湘行散记》中湘西的现实与历史,作者的见闻与回忆,美丽纯净的牧歌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共同构成了一首深沉奇丽的乐曲。

C.鲁迅在《狗·猫·鼠》《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中都对童年生活有所叙述与提及。

D.《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全书语言生动、想象大胆,歌颂了正义和勇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黑暗和邪恶势力。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

(2)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__________

(4)__________,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

(6)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7)《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遇到危险情况时,我们应该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B. 李悦激动地说:“不是我妄自菲薄自己,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C. 针对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张老师讲课时因材施教,取得了理想效果。

D. 想象中的美景和眼前的实景真是大相径庭,让人失望极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