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用一生经历完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原书长达十卷。《昆...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用一生经历完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原书长达十卷。《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也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文学色彩的文字记录。该书生动细腻地描绘了昆虫的外形和各种习性,在作者笔下,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______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每种昆虫仿佛跃然纸上。

 

杨柳天牛 小甲虫 小麻雀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昆虫记》有关的文学常识。“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的昆虫是杨柳天牛。文中写“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的昆虫是小甲虫。被毒蜘蛛咬伤但还会会“愉快地进食”的鸟是小麻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雾霾

①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大半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气袭扰中东部城市。网友调侃:“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三九时节雾纷纷,路上行人吸断魂”;“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么,究竟什么是雾霾?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③霾和雾都会对人们的视程产生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他们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同时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雾的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在80%以下;从能见度上讲,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我们叫轻雾。但是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从辨别颜色来讲,纯洁的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有点发黄的颜色。华南地区的人把它称为“彩色的云”,它的名字非常漂亮,实际上和雾有很大的区别。

④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⑤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部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⑦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烟尘,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⑧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影响能见度,影响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引发呼吸道疾患、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会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

⑨“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面对雾霍,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怅然坐等冷空气为你我解忧。

(选文有删改)

1.选文第①自然段引用网友的话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⑧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分别概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4.“同呼吸,共责任”,面对雾霾,我们应该有所作为。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尽自己什么样的责任来有所作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喧:遗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__

(2)其母刀裂其织    引:__________

(3)孟子然中止      辍: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4)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

 

查看答案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A. 野泉声入砚池中    B. 清香移在菊花枝    C. 梅梢月斜人影孤    D. 空谷幽兰绝美人

 

查看答案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  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