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雾霾 ①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大半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雾霾

①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大半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气袭扰中东部城市。网友调侃:“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三九时节雾纷纷,路上行人吸断魂”;“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么,究竟什么是雾霾?

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③霾和雾都会对人们的视程产生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他们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同时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雾的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在80%以下;从能见度上讲,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我们叫轻雾。但是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从辨别颜色来讲,纯洁的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有点发黄的颜色。华南地区的人把它称为“彩色的云”,它的名字非常漂亮,实际上和雾有很大的区别。

④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⑤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部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⑦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烟尘,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⑧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影响能见度,影响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引发呼吸道疾患、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会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

⑨“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面对雾霍,我们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怅然坐等冷空气为你我解忧。

(选文有删改)

1.选文第①自然段引用网友的话有什么作用?

2.文中第⑧自然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分别概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

4.“同呼吸,共责任”,面对雾霾,我们应该有所作为。那么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尽自己什么样的责任来有所作为?

 

1. 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意对即可) 2. 举例子、列数字;举“伦敦烟雾事件”死亡人数为例,具体真切说明了霾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意对即可) 3. ⑤段写灰霾的成因;⑥段写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⑦段写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⑧段写雾霾的危害。 4. 语句通顺,表达合理即可。 【解析】 1.考查第一段的作用。说明文以事例或生活现象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如用巨大污染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雾霾”;用网友调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伦敦烟雾事件”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人”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霾对人体的严重危害。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题干要求概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提取概括类的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如5段的“其成因有三”,是写灰霾的成因。6段提取首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部分”分析整理。7段提取首句“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作为答案。8段提取“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分析作答。 4.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局限学生思路,从两个以上不同角度,结合相关知识点回答。只要答出尽自己的责任,写出具体的做法,言之有理即可。题目形式新颖灵活,学生喜闻乐见,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如广泛发动宣传,增强大众环保意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排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喧:遗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过,然后能改  恒:__________

(2)其母刀裂其织    引:__________

(3)孟子然中止      辍: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4)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

 

查看答案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A. 野泉声入砚池中    B. 清香移在菊花枝    C. 梅梢月斜人影孤    D. 空谷幽兰绝美人

 

查看答案

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饱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  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将“任务”改为“目标”)

B. 心要热,头要冷,只要拿出愚公移山的勇气,咬定目标,就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将“只要……就”修改为“只有……才”)

C. 发生火灾绝对不能乘电梯的原因,因为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发生后随时会断电而将人在电梯内。(将“的原因”删去)

D. 何伟非常希望自己能参加2018年的韩国冬奥会。他也表示,退役后会做一名教练,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的中国选手,让他们避免少走弯路。(删去“避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