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去,田家的...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刚蒙蒙亮,薄雾还未散去,田家的烧饼、潘家的包子、李家的肠子面等……热腾腾的蒸汽搅合在一起,唤醒了整座老城。

B. 中国政府再次发出:“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任何人侵犯”的警告。

C.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 《辞海》已形成一个“家族”,《辞海(彩图版)》便是这个家族的新成员。

 

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本题用反选排除法,A句“等”后面不能再用省略号;B句中冒号不能用在无停顿处,“发出”后不能加冒号;D句括号应放到书名号之后。 【考场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潺(chán)      林)      明(huì)      浩浩汤(tāng

B. shù)       伛lóu)     宴hān)      朝夕阴(huī

C. 筹(gōng)      阴)      隐耀yào)      雾凇砀(hàng

D. 喃(nán)       金zūn)     宫què)      岸芷兰(dīng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4)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他便举出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和《商山早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

(5)“松坡果乐此不疲,我也可高枕无忧,但恐__________,只借此过渡,瞒人耳目呢。”(《民国通俗演义》)(横线上是一句成语,源自《醉翁亭记》,常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长沙过贾谊宅》奠定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喻了作者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山如画,往往引来诗兴大发。这时人们常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来抒发感慨。对那些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物,我们可以用范仲淹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

(8)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访问在瑞士的国际组织,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引用中国古诗句“甘瓜抱苦蒂,__________”提出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全球经济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命……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从“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正确取舍”“敬畏生命”这四个短语中任选其一,将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晋书·王欢传》)

[注]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安适愉快。 ④哂:讥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 

(2)无案牍之

(3)可以调

(4)不产业

(5)时闻多哂之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陋室”是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题目: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有删改)

1.阅读小说,简述“十排的先生”的遭遇。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A)(B)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3.文中(C)处画横线的每个句子都独立成段,你认为作者这样处理有哪些妙处?

4.谁是“自私自利”者?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5.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