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神州第一味

刘英敏

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

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淮南王刘安聚数千方士一边在炼丹中发明了豆腐,一边成就了《淮南子》。豆腐先是道者的长寿膏丹,后来传入民间。道家发明的豆腐营养中华文明两千余年,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刘安乃汉高祖刘邦之孙。豆腐因而有了庙堂、江湖和红尘三者的机缘。故国人上上下下,神州东西南北,莫不深爱之。

③若说豆腐为道家之味,则红烧肉为法家之味,大蒜炒肉为儒家之味,苦瓜肉丁为墨家之味。红烧肉不能日日吃(犹如治国不能长期用法家),其他的,但食无妨。豆腐之味有容乃大,因其“几乎无味”,所以左右逢源:加点肉末,则具儒家韵味;油豆腐烧肉,别有法家风貌;白水煮豆腐,深得佛家情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块霉豆腐可为穷人下一餐饭,一桌豆腐宴可为主人壮脸面。豆腐干、豆腐丝、霉豆腐、臭豆腐乃至水豆腐或者豆浆……士、农、工、商、兵家、戏子三教九流均可在那儿找到胃的知音,正如西方人在“啃得急”、汉堡包以及可乐中寻到胃的伴侣。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的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

④豆腐的温柔朴善,源自她的“娘”——黄豆的良善仁厚。黄土地,黄豆子。中国是最早栽培的国家。《诗经·小雅·小宛》云:“中原有菽(大豆)。”读之,思古之幽,五内俱热。豆子、豆腐为国粹。玉米、红薯等许多粮食作物传自外邦。菽,总让我们亲切。“煮豆燃豆萁”的心酸,“种豆南山下”的向往,“菽水承欢”的亲情,“喜看稻菽千重浪”的农家乐……这些,很中国。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它营养丰富,以至于军粮(含军马饲料)也少不了它。但它不需多少肥料,因为自备了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而自产肥料并改良土壤。许多粮食用来做酒,大豆却不参加这类“派对”,甘心平凡,大智若愚。如此良善之“娘”,其“后代”能不好吗?豆腐“之前”的水豆腐,似黛玉,芳心如水,才思荡漾。水豆腐“之前”的豆浆,外活泼内仁和,如史湘云。豆浆配油条,乃乾与坤、阴与阳、水与火、刚与柔……之配,因其含如许高度之哲理,方成就“油条加豆浆”之美味。豆浆和牛奶,国人宜喝豆浆。牛奶有游牧文明的冲动野力,豆浆具农耕文明的隐忍良善。豆腐呢,好比宝钗,入得厨房,上得厅堂。豆干像晴雯,性韧味厚。油豆腐,可比附一下王熙凤。霉豆腐像刘姥姥……

⑤“旋乾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诗中的如此意境当永随国人。“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清·李调元《豆腐乳》)如此滋味当长存人间。“信知磨砺出精神,宵旰勤劳泄我真。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清·胡济苍《豆腐》)如此精神美味应永存天地间!

⑥啊,豆腐,识君之味,百味可解!

(有删改)

1.本文依次介绍了豆腐的相关知识,请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空。

豆腐之源→____________→豆腐之韵

2.从实用的角度看,国人乃至西方人喜爱豆腐的原因是什么?

3.“据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不一味地‘啃得急’了——心放慢而食热豆腐也,以至于英文多了个新词‘tofu’(豆腐)。”这句话中,“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文末说:“识君之味,百味可解!”结合全文,你从作者的说明中识到豆腐的哪两种味道?

 

1. 豆腐之味 豆腐之性 2. 其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特点。 3. 不能。“据说”是指没有确切的根据,表示“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的说法不是十分确定,删去则过于肯定。“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作比较。通过小麦的锋芒和高粱的张扬来突出菽的朴茂含蓄的特点。 5. “几乎无味”的豆腐原味(或豆腐之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家之味(或“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 【解析】 1.本题考查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找出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本文介绍了豆腐的相关知识,分别是豆腐之源(第2段)、豆腐之昧(第3段)、豆腐之性(第4段)、豆腐之韵(第5段)。注意要依照所示内容的概括方式(陈述“豆腐”的四字短语)概括出其它两个内容。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找出双引号里的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从文章的第3段最看一句“我想,这不仅仅因豆腐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热量之实用大优点,更因‘豆腐得味,远胜燕窝’的至味和内中所藏的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吧”可以知道,国人乃至西方人喜爱豆腐的原因是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的特点。 3.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的能力。要先把加点词语的本义与文中的意思先解释一下,然后再结台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删去又会如何。结尾还要加上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才能确保不丢分。所以,本题“据说”是指没有确切的根据,也就是说“西方人也开始兴做豆腐”的说法是不十分确定的,删去则变为肯定。所以不能删去。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是学习说明文最基本的知识。“菽,实在有中国人的朴茂含蓄,予多取少,没有麦之芒,不像高粱那样张扬”这句话明显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一个方面,即突出菽的朴茂含蓄的特点。也就是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小麦、高粱与菽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对菽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菽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5.题干问“从作者的说明中识到豆腐的哪两种味道”。此题既是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也是在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这当然需要读懂文章内容。要理解好“几乎无味”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含义。“几乎无味”指豆腐原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家之味。道家之味是指东方生活趣味与哲理。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______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_”改为“____”。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不得改变原意) 

(2)学生会开展“对对联 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图中的对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________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目,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3)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

仔细阅读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每空限10字以内,不得出现数字)

①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___ 

②四部电影中,黄梅戏《天仙配》在展映前后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安徒生童话》中,《踩着面包走的女孩》的主人公叫______。在回家看望自己父母的路上,为了不弄脏自己的新鞋子,她把送给父母的面包扔到___,结果她沉到地底下,遇到了魔鬼。 

(2)《红岩》中的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 _______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在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        ,令锦秀山河jìn润在潮湿的水墨中。沿着河流追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旷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然   追______   jìn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3)“旷达”中“旷”的意思是 _____

A.心境阔大    B.空阔    C.荒废,耽搁

(4)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

A.渲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B.沾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C.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D.点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与君离别意,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赵师秀《约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饮酒(其五)》一诗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 

②《岳阳楼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亮的句子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拥抱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