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______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_”改为“____”。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不得改变原意)
(2)学生会开展“对对联 赢影票”活动。请帮助小祥同学为下图中的对联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________)
A.斗室方桌,遍览万古文章 B.方寸镜头,透视万种风情
C.琳琅满目,经营百样繁华 D.小小梨园,上演生旦净丑
(3)校团委组织了“戏曲电影展映”活动,并在学生中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戏曲电影展映前后“喜爱与支持率”调查情况统计图
仔细阅读上图,请用简洁的语言作答。(每空限10字以内,不得出现数字)
①展映后,学生对戏曲电影的喜爱及支持率均___。
②四部电影中,黄梅戏《天仙配》在展映前后__。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安徒生童话》中,《踩着面包走的女孩》的主人公叫______。在回家看望自己父母的路上,为了不弄脏自己的新鞋子,她把送给父母的面包扔到___,结果她沉到地底下,遇到了魔鬼。
(2)《红岩》中的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 (_______)
A.小傻瓜 B.小萝卜干 C.小愣头青 D.小萝卜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 ,令锦秀山河jìn润在潮湿的水墨中。沿着河流追sù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旷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悄(_____)然 追sù(______) jìn(______)润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3)“旷达”中“旷”的意思是 (_____)
A.心境阔大 B.空阔 C.荒废,耽搁
(4)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
A.渲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B.沾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C.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D.点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与君离别意,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⑤____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⑥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赵师秀《约客》)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饮酒(其五)》一诗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
②《岳阳楼记》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月亮的句子是“______”。
请以“拥抱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三峡》)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______
(2)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
(3)属引凄异 属:______
(4)迳黄牛山 迳:______
(5)莫得究焉 焉: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描写。
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