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下列与宋江相关的一个情节是 (__________)
A.三顾茅庐 B.三入死囚牢
C.三打祝家庄 D.三碗不过冈
(2)材料:
亲爱的索菲娅,长期以来,我一直为我的生活与我信仰的不一致而苦恼着。我无法强迫你们改变你们的生活以及你们的习惯……现在,我决心做我长期以来一直想做的事了:我要离去……
上面的文字出自《___》,这段话是___(人名)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bèi出的民族。历久弥新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英雄精神。让我们名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bó力量。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英雄bèi(______)出 磅bó(______) 崇尚(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3)“历久弥新”中“弥”的意思是:
A.满;遍 B.填满;遮掩 C.更加 D.久;远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②_____,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______,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⑥_____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战争胜利的原因是“______”。
②《过零丁洋》中,作者以反问语气表明自己不怕牺牲的句子是“_____”。
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以“选择”为话题作文。
书信,在古代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针对当今“快餐式友谊”,朋友间仅仅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上发短信、点赞保持联系的现象,某校九年级(1)班发出了用书信、贺卡交流心境的倡议。现邀请你参加该班举行的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观察下面两幅图,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针对调查结果,班委会发出欣赏名人书信、用书信交流心境的倡议。可你的同桌对此不感兴趣,仍热衷于打电话、玩微信,你会怎么劝说他呢?
(3)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值得你感恩,请给你感激的人写一封简短信,表达出你的感激之情。(要符合书信格式,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10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⑥这算得上雪吗?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它们写在路面上的,也只是一首闪烁其词的晦涩诗,貌似博大而实际浅薄。它们赶不上步履匆匆的行人脚步,更挂不上他们的头顶,染不上他们的眉梢,只在那涂着脂粉的脸上骚动了几下,在那施过铅黛的瘦眉上悬了几星儿。
⑦这哪里是我梦中的雪!
⑧我梦中的雪,纷纷扬扬,铺天盖地,创造着地球上最伟大的宏观美。漫宇琼瑶,满天寒凛,以世上第一流的平等气度博施于山,普赠于涧,广铺于野,慨惠于林。泼辣辣地洒下来,登华厦,覆寒宅,染眉头,醉心间。不弃枯木朽株,不漏病妪衰叟,不能把寒门少女的俭朴衣装染艳,但能把她们的双颊染红。
⑨而眼前的雪,是奢华而悭吝的雪,是徒有虚名的雪。淡淡的、薄薄的、灰灰的,远看有色而近观无形,经不住行人的步履,徒在万千足迹后面遗下了泥泞。好奇的中学生为了验证书上的话“雪花都是六角形的”,伸出他们的手承接良久,手心里也只是积存了几滴冷露。
⑩雪停了,几乎用不着太阳的帮忙,只需几缕小风,楼顶、屋顶、街头、枝头上的薄粉顿消,路面上那一层薄薄的浊水化而为冰,像是推出了一张古板的脸。
⑪这哪里是我记忆中的雪后!
⑫我记忆中的雪后,是壮丽冬景的最佳镜头,是一幅圣洁绘画的定稿。纯洁、晶莹、清寒的美学元素在大地上铺下了旷远的情怀,铺下了博大胸襟,铺下了冷凝的火焰。步履声声,韵律浑朴,深深浅浅的足迹伸向高山,伸向田野,伸向一切历史车轮在转动的地方。
⑬即使春天的帷幕已经拉开,造物主已经着手打扫冬景的遗迹,舞台上出现的也不是一片空白,而是人们那即将储存在心中的深情回忆。旷野中的雪已经花花点点、斑驳陆离了,但松枝上还有,远山上还有,大道的车迹里还有。远山大道上有雪迹,人的胸襟就会扩展;翠柏苍松上有雪迹,人的情思就会延伸。
⑭梦中的雪,我多么愿意它变成雪中的梦。
⑮请造物主飘落一场真正有气魄的雪吧,借以成为我展开新梦的襁褓……
1.文章写“雪之梦”,为什么从冬天的画面写起?对全文来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2)灰蒙蒙的天懒懒散散地洒下几粒近乎尘埃、近乎细沙般的东西,扭扭捏捏地登上楼顶,娇娇滴滴地落在路面,似乎对路旁的枯树、两侧的民宅不屑一顾。
3.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眼前的雪和“我”梦中的雪各有什么特点。
4.文章花了不少的篇幅写梦中的雪和记忆中的雪后,这样写有必要吗?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