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 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 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女生将剧中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D. 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裹 嘶哑 原驰腊象
B. 汹涌 海侠 顿失滔滔
C. 风骚 妖娆 山舞银蛇
D. 腐烂 黎明 一代天娇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折腰(shé) 可汗(hán) 娉婷(pīnɡ)
B. 分外(fèn) 鲜妍(yàn) 莽莽(mǎnɡ)
C. 稍逊(xùn) 摇曳(yè) 冠冕(ɡuān)
D. 红晕(yūn) 呢喃(nán) 丰润(rùn)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小惠未编
(3)必以信
(4)必以情断之
(5)智虽弗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下面的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
(2)乃入见
(3)弗敢加也
(4)神弗福也
(5)再而衰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
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
(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3)(论述修改)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甲]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改为“___”。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