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下面这段文字出自现代作家______的《骆驼祥子》,句中描写的“她”是______。
她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2)《海底两万里》是______(人名)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尼摩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______”,和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做两万里环球旅行的故事。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B.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C.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 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⑤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⑥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请以“ 也是一种力量”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失败”“磨难”“乐观”“坚强”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吾谁与归
(3)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4)仁义充塞
2.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爱国精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爱国精神分别体现在哪里。
画香味的女孩
王举芳
亲戚住院化疗,我时常去陪护。
今天是周末,病房里来了很多探视病人的亲友,平日肃静的病房,有了笑语,有了缕缕欢快的气息。
阳光很好,我推开病房阳台的门。阳台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小女孩,膝上放着一个纸板,左手扶着纸板,右手快速移动着,好像在写字或者画画。
我走了过去,蹲下来,女孩看看我,羞涩地笑笑,停止了作画,把纸板递给我:“阿姨,你看看我画的画好不好看,行吗?”女孩望着我,一双大眼睛映着阳光,闪着清澈的光芒。
“行,我看看。”我接过女孩手中的画。画面很简单,一只碗,碗里盛放着一些月牙形的食物。“这是饺子吗?”我问。女孩点点头。
“我妈妈好几天没吃饭了,爸爸说妈妈过几天才能吃饭。妈妈好几天没吃饭,一定很饿,我就想画幅画给她。我妈妈以前没生病的时候,给我讲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妈妈最爱吃饺子,我就给她画了饺子。”女孩低下头,脸上布满了忧伤。
“这画送给你妈妈?哪个是你妈妈啊?”我第一次见这个女孩,还不清楚哪位病人是她妈妈。
“23床。”女孩弱弱地说。
23床?哦,我记起来了,是那个患食道癌的女病人。我的心禁不住一紧。昨天听她的丈夫说,女人撑不了几天了。
“小彤,画完了吗?妈妈想看你的画。”23床的丈夫走了过来,神情疲惫,却满脸笑意。
“画好了。我给妈妈画了饺子。”女孩把画举给爸爸看。
“嗯,小彤画的真好,妈妈一定会喜欢的。”男人蹲下,抱住女孩,在她脸上亲吻了一下。我看见他的眼里,有没有落下来的泪滴。
“等一等。”女孩说着,拿起画笔,在碗的周围画了许多小点。
“这小点是什么啊?”爸爸问她。
“是饺子的香味。你闻闻,香不香?”女孩把画贴近爸爸的口鼻。
“香,香……”爸爸低下头,揉搓着眼睛。
第二天上午,女孩依然在阳台上画画。这次画的是一盘绿色的蔬菜,周围依然点了许多小点。她说妈妈夸她画的饺子特别好,因为画上了香味。我听了,努力仰起脸,不让女孩看到我眼里的泪水。
一连几天,女孩每天都在为妈妈画画,有时候坐在妈妈的病床前画,有时候坐在阳台上画。
她的妈妈已十分虚弱,精神越来越差,有时候出神地看着女孩,眼神呆滞而又充满了光彩。
那一天,医生让23床出院,回家静养。我们知道,她的生命已快走到终点,不禁悲伤满怀。她才31岁的华年,而她的女儿,才刚刚5岁。
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是想起那个为妈妈画香味的女孩;那用很多点连成的香味和亲情在我的心间弥漫,馨香不息。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8年第8期)
1.请以文中小女孩的口吻简述本文的故事。
2.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谈谈你的理解。
“小彤,画完了吗?妈妈想看你的画。”23床的丈夫走了过来,神情疲惫,却满脸笑意。
3.简要分析故事中的“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本文的题目“画香味的女孩”能不能改为“画食物的女孩”?请简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