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创建“文明县城”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担当起此项责任,肥西某校九年级某班开展“与责任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班委会准备委托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以唤起大家的责任意识。(字数不超过10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肩上的责任——脚下的基石”征文比赛,以下是从他的文章中摘录出来的,请你帮他修改。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对于应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敢承担,实践担当的精神,增加担当的能力,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准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A]精忠报国体现的是南宋名将岳飞对国家的责任;[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范仲淹对人民的责任;[C]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儿女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
画线句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
最后三句[A][B][C]语序不合理,正确语序为___________。
(3)同学们准备为学校尽一份力,打扫学校的操场,每位同学都负责一块区域,但班上的同学刘伦却不管不顾,随意挥了两下扫帚就罢工了。对此,你怎样劝说他?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题目。
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以上内容出自艾青的诗作《___________》,这首诗抒发的主要情感是____________。
(2)“‘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这里的“兄弟”是________________(人名),这“兄弟”是因为______________(情节)被发配沧州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茶对于中国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种饮品的范筹,而沉淀为一种文化。不比日本茶道的精细、尊贵,中国的茶更有普适性。它可以是农村粗瓷碗中的香甜,可以是紫茶壶中的高贵,也可以是玻璃杯中的平常,它可以慢慢地品味,也可以开怀畅饮,各有各的滋味,但不变的是那其中所蕴藏的安然,苦涩中携带的一丝清甜,犹如人生之路, 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 kuì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蕴藏(_________) kuì赠(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文中“沉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畅饮”中“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任选5空默写)
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岸芷汀兰,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刘禹锡虽在巴山楚水,二十三年遭弃置,仍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传达了见新人辈出无限欣慰的豁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弯月,是故园对游子的呼唤;一缕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阕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唤……离乱的国度呼唤和平,崭新的时代呼唤奋斗,共同的梦想呼唤担当……
请以“ 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①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②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③歼焉。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①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处指子鱼。②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③门官:国君的卫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何以战 以:
(2)小惠未遍 遍:
(3)神弗福也 福:
(4)宋师败绩 败绩:
(5)门官歼焉 歼: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甲)文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和“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作答)
4.你认为造成两场战争结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