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慧能的这首偈(jì)子,世世代代被人们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②“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在字典里的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③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平、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

④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的虚伪自嘲。淡泊,是一种功名利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经过后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

⑤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⑦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才能抛开一切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⑧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偈子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文,简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论证效果。

4.第⑥段中的加点词“大部分”能否换成“全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5.阅读全文,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1. 淡泊之心自高远。(或“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2. ①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偈子开篇,引出文章论述的中心话题;②作为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③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其阅读兴趣。 3. 运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从反面论证了“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全面,更具说服力。 4. 不能。“大部分”在文中指人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平淡中度过的,并不是所有时间,起到了限定作用。若换成“全部”则显得过于绝对,与实际不符。“大部分”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5. 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 依据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论述的“学会淡泊”这一内容来看,这篇文章的论点是题目“淡泊之心自高远”或最后一段“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2.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文章开篇引用唐朝高僧惠能的一首偈子,既引出文章论述的话题,又作为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引用诗文,激发其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本题作答可从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或比喻论证的角度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来分析作答。语句“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认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淡泊之心自高远。 4.试题分析:考查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分析能力。本题作答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性。语句“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中的“大部分”是说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平淡中度过的,并不是所有时间;若换成“全部”则与客观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所以说是不能换的。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本题作答可依据文章第4段中的“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阔,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定”这句话即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院三棵树

郑长春

①我至今仍怀念着老家院子里的三棵树:年轮最长的枣树、奉献最多的梨树、命运最糟的杏树。有了它们的存在,生活从此不再寂寞——我家黄土掺青砖垒砌的院落里才有了四季分明的气象。那粉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花瓣,随着青枝绿叶变奏着春华秋实的乐章,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定格成永不变色的情调。

②果子还没熟,就被村里馋嘴的孩子们盯上了,隔三岔五总能看到张牙舞爪的棍棒或噗噗嗵嗵的砖头瓦片扑来,没过多久就被打光了。只剩下那些遮风挡雨的树枝,到该春花烂漫的季节不见青绿枝条,而是在风里雨里遍体鳞伤的瑟瑟发抖,任凭成群结队的蜂蝶乘兴而来,目睹惨状,嗡嗡半天,又扫兴而归。尽管喜新厌旧的蜂蝶不是那般倾情地迷恋,可通过它们无意的骚扰,我家院落里倒也比其他人家较早地呈现出一派春的闹意。

③许多人从我家门口经过时,都会忍不住抬头看看树上那一疙瘩一疙瘩棉花团似的蜜蜂,还有小精灵一样穿梭在斑驳枝叶间的花蝴蝶。独家小院里有根深叶茂的大树,春来花香四溢,夏来绿荫蔽日,秋来硕果高挂,冬来玉树临风,一年四季都是风景。在田间地头劳作了一天的大人小孩,黄昏时分端着饭碗,靠着树杈说长道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抱腹而去,偶有几只麻雀和斑鸠暮色中掠过枝头,留下喳声一片……

④小小院子里,北边是枣,南边是杏,中间是梨。它们距离均等,高低有致,相映成趣。枣树长得高大壮实且干脆利落,有大家风范、将帅之气,开花迟而结果多,钢针一样的枣针,成了枣树自我保护的优势。就是发育太慢,十几年才长拳头那么粗,所以枣树果子酸甜,木质高贵,在我家院子繁茂生长实乃幸事。

⑤枣树长得魁梧高大,却不及杏树的朴拙和梨树的洒脱。杏树皮黑而叶茂,枝干不高但粗大结实,叶子茂密,层叠覆盖,像一顶葱绿的安全帽,每年五六月份麦黄杏也黄。肉嘟嘟的杏儿,用指头一捏,酸甜酸甜的汁儿咧嘴而出,感觉是一种酥酥的柔,含在嘴里是酸酸的甜,真不忍一口吞下。吃过杏儿再吃梨,这是我们家的“老规矩”。梨树长在枣杏之间,细高细高,亭亭玉立,像一位弱不禁风的美人儿,可到了开花结果那阵子,是一个劲儿一个劲儿地猛长,花像小喇叭,果似绿玛瑙,绿丝丝的,油光光的,咬一口是脆脆的甜。甜是甜,只是大多果子很小,偶尔能见到大果子,能长得皮发黄,汁水撑开果皮直往外流,如果不提前摘下,嗅觉敏感的黄蜂就会捷足先登,提前替你大饱口福。

⑥这三棵树虽朝夕相处,却是各有特点地成长。它们静静地排列在小院里,不卑不亢、任劳任怨,我们这些顽皮的熊孩子,可以在中间绑根麻绳荡秋千,可以拴个布条搭衣晒被子,不需要浇水施肥,不需要剪枝修叶,一切顺其自然。

⑦那年秋天,母亲为即将到西安求学的我送行,特意让年近五旬的父亲爬到大枣树上摘了半书包青枣。母亲流着泪说,娃儿,这枣树在所有果树中适应性最强、用途也广,生吃提神,熟吃健胃,不要忘了这是家乡的水土,拿到学校也让老师、同学们尝尝咱家的“特产”。

⑧数年后,当我再回到家乡老院,发现周围已建起了许多陌生的新房。白花花的瓷砖,把一家家小洋楼装修得像个精致的碉堡。只有我家那几间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静静地横卧在一堆脏乱的瓦砾中。瓦砾中,还有那三棵依旧傲然挺立的杏树、梨树和枣树。风雨经年,它们明显老多了,或是被人为地摧残得风光殆尽,能看得见昔日那曾伸展在高空的枝叶已颓废得不成样子了。虽是花开季节,却难觅花的踪影,更不见当年的招蜂引蝶。尤其是那棵看似年轻的梨树,也开始出现枯萎的迹象了。

⑨荒凉的小院里,到处是牛羊的粪堆,有几只呆头呆脑的老母鸡使劲用爪子扒着、挠着,时而瞪着一对狐疑的眼睛警视四周,时而抖抖干瘪的翅膀拍打满身的灰土,发出咕咕咕的浅叫。突然,一只老鼠从树洞里露个头,母鸡尖叫着惊惶而逃,留下一串纷乱的或深或浅的梅花般的印痕……这难道就是我梦中的老院、童年的乐园吗?

⑩正准备返身,蓦地发现那棵枣树下的瓦砾间,隐隐地露出些绿意来。那是一束抖着黄尖儿的枣树幼苗,是从老枣树深扎在土层的根部爆发出来的。我知道,我终于找到了记忆的绿色。在我老家那宅破败的院落里有一处多么独特的风景,三棵再普通不过的老树,惊人地坚守着破宅一角,它们的后代在恶劣的环境中奇妙地焕发着新生!

(有删改)

1.阅读第②~⑥段,说说老院三棵树都给“我”带来了哪些永不变色的情调。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梨树长在枣杏之间,细高细高,亭亭玉立,像一位弱不禁风的美人儿,可到了开花结果那阵子,是一个劲儿一个劲儿地猛长,花像小喇叭,果似绿玛瑙,绿丝丝的,油光光的,咬一口是脆脆的甜。

3.作者描写数年后回到家乡老院的情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全文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5.鲁迅的小说《故乡》和本文都写到了故乡的变化。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主旨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购物方式,为了解这一商业模式的特点,某中学以“网上购物”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以下任务

(1)关于网购,某同学从网上搜集到了一则材料,请你按要求帮他解决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不仅网上购物已经蔚然成风,而且开网店也成为一种创业模式。[A]在网购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尤其是价格优势的影响下,使得网购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网上购物包罗万象,任何商品都可以进行网购,动动鼠标就能让喜爱的商品送达到家中,这样的购物形态已经开始普及。[B]现在,一些实体店出现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网购构成的。

①请在横线上补填一个句子,使之能领起下文。________________

②[A]句缺少主语,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

③[B]句用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某机构曾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支付方式做了一个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请你认真阅读表格,提取一条结论。

大学生网络购物支付方式调查表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非支付宝网络支付

货到付现金

邮局付款

银行转账

分期付款

所占比例

37.2%

20.8%

33.4%

1.2%

6.2%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雨的妈妈是一名网购达人,一有时间就在各大购物网站闲逛,一“逛”就是好几个小时。小雨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而且买来的许多商品也无实际用处,但妈妈仍然乐此不疲。假如你是小雨,你要怎样说服她?请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不少于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你这奴才!“猪八戒吃人参果——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什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

上面文字中的“我”指的是《儒林外史》中的 (   )

A.严监生   B.王仁   C.王德   D.严贡生

(2)那儿只剩下我一个人,战场上的胜利者。这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我获得的第一次胜利。我在布洛克尔赫特先生站过的地毯上站了一会儿,享受着我那种胜利者的孤独感。

(《简·爱》)

文中“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                 ,表现了“我”                    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着一颗朝拜的心,我又一次走近经典,聆听孟子。书香扑面的时候,心被qián诚塞得满满的。沿着岁月的河道,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他是一座解读不尽的文化宝藏,一直穿越时空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这是一个不惧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生于乱世,勇于济世;游于列国,长途跋涉。他奔走在游说的道路上,执着而坚定,zhuó而真诚。他契而不舍地宣扬民本思想,持之以恒地做百姓代言人。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qián(   )诚   (   )   焦zhuó(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济世”中“济”的意思是 (   )

A.渡,过河    B.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   C.补益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_______________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⑥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