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外婆的世界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

外婆的世界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3.文章结尾“终于痛哭出声”,请联系全文揣摩此刻“我”的心理,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1. 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 (1)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2)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惊喜和童真。 3. 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陪在我身边,忽视了你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4. 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用简洁的概括即可。结合“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概括出: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结合“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概括出:“我”带她出去闲逛;结合“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概括出:“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结合“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概括出:“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结合“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概括出:“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1)“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分析:“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2)“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分析: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惊喜和童真。 3.结合“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分析自己的心理感受,语言合理,符合此时的心理即可。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即可。结合“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得出:奇异的世界;结合“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分析得出:难以想象的世界;结合“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得出:孤独的世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链接:

有些古老的小办法,对现在仍然适用,居民可以尝试。自来水烧开后,里面的氯化物会被蒸发掉,一些病源微生物也会被杀死。可以在日常烧水时,水开始沸腾后将壶盖打开,让开水滚沸2-3分钟,这样可以蒸发一些水中的氯元素以及残留的有害物质。注意不要沸腾太久,不然会变成不利健康的千滚水。

1.下列有关“饮水与健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体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是身上的皮肤和黏膜,足够地饮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B. 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

C. 自来水烧开后,里面的氯化物会被蒸发掉,一些病源微生物也会被杀死。可以在日常烧水时让沸腾的时间长一些.

D. 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文章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B. 第⑤段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

C. 第⑥段中加点的“不完全”不能去掉,它在这里说明饮水不是人体需水的唯一来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老年人睡前可以多喝一点水,因为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可以帮助老年人很快入睡。

3.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

 

查看答案

有夜半击令之门者,求见甚急。令日:“半夜有何事,请俟旦。尉日:“不可。令披衣退起取火,延尉入坐。尉日:“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令日:“然则君有何策?’’日:“某见冬间,农隙无事,不若移令此时养蚕,实为两便。”令笑日:“君策甚善,古人不及。但冬月何处得桑?”尉瞪目久之。

(注释)①尉:县尉。②令:县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冬月何处桑/一狼骨止    B. 则君有何策/公欣

C. 移令此时养蚕/屈伸呼吸    D. 古人不/其家穿井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农 事 方 兴 百 姓 皆 下 田 又 使 养 蚕 恐 民 力 不 给。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子书________(2)淫则不能励精_______(3)躁则不能冶性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

B.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 文章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D. 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广州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校园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校园里总能传出郎朗读书声,全市中小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里,感受着中华经典美文的艺术魁力,经典诵读活动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将经典美文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创建和谐校园再添亮点。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2)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我爱古诗词,不仅仅因为她是汉语最美丽的珍珠,更因为她带给我无数瑰丽的梦想。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觉“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腾讯负责人表示,运营团队将持续加大监管,对账号租赁、辅助认证等灰色行为进行打击和屏蔽。 (在“监管”后加上“力度”)

B. 青海一位代表在“2017年两会”上提出,能否加大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公共教育投入力度,是促进公平教育的关键所在。(删去“能否”)

C. 今年年初刚建成的“幸福居”,每天都可接待游客数十桌,每年预计可为集体经济创收50多万元。(“每年预计”改为“预计每年”)

D. 有关发言人日前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有关发言人日前指出”改为‘日前有关发言人指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