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

按要求默写填空。

(1)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一直保持这种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2)一箪食 一豆羹 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 (3)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解析】 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丧”“箪”“羹”“蹴”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2)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

(3)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______

呼尔而______

(2)所欲有甚生者______

万钟我何加焉______

(3)二者不可______

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    [释]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    [释]____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    [释]______

________    [释]____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    [释]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他们默默无闻/却让我们屹立世界/他们走进历史/却让我们拥抱未来/他们失去生命/却让我们生生不息/英雄/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雄/是平常日子鞠躬尽瘁/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同学们,你们心中一定也有自己崇敬的英雄吧。他或许名垂千古,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伟大,或许平凡。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彭玉麟》)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持沃灌               汤:

(2)同舍生皆绮绣         被:

(3)白玉之环             腰:

(4)军务倥偬             以:

(5)今日为               预: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3.(甲)文中宋濂的求学生涯和(乙)文中“我”处世立身之道的共同特点是“___”(用一个字概括);(乙)文中认为“勤朴之根源”是“___”。

4.(甲)文中“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亦无所苦”指什么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