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为纪念“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为纪念“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

(2)根据示例,将下表空缺处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

名人主张

读书方法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法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循序渐进法

 

(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

仿写:一本好书像              

 

(1)示例: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若需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印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可离馆。 (2)①质疑读书法(或“独立思考法”) ②会意法(或“不求甚解法”) (3)示例一:一位智者,他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 示例二: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解析】 (1)流程图有先后顺序,所以在描述时,应用“先”“再”“然后”“最后”等词来连接。同时还要说明清楚“若需复印”时有两个不同的流程,一是办理借印登记,二是办理归还手续。 (2)读懂文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所以可称之为“质疑读书法”或“独立思考法”。②“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所以可称之为“不求甚解法”或“会意法”。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句式结构为“一本好书像……它能……我们……”的比喻句。内容是写“一本好书”的意义,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汇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你想来得快些,但学得不扎实,结果反倒慢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囵吞枣______  菜______  因______废食

(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

(3)“循序渐进”中“循”的意思是______

(4)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查看答案

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_________,读书然后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科学使人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查看答案

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______(充满  充实  充分)的理由。

(2)要想把经典著作读______(懂  完  透),懂得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______(丢弃  放弃  放松)了整体。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__________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诘难:__________

寻章摘句:__________

(3)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味同嚼蜡:__________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吹毛求疵:__________

(5)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咬文嚼字:__________

(6)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豁然贯通: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