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

阅读《西游记》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第二十七回)

阅读链接: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第十回)

1.阅读《西游记》选段,唐僧赶走孙悟空的原因是什么?“阅读连接”是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的第二天,打死六个强盗后的部分情节。请你综合所给材料,分析孙悟空的成长变化。

2.根据下面提供的词语,任选一组,简述发生在《西游记》第二十三回至三十六回中的故事情节。

①四圣 禅心   ②五庄观 人参果   ③金角大王 银角大王

3.你是如何阅读《西游记》的,请结合你读本书的体验,向大家分享你的阅读方法。

 

1. 孙悟空三次打死白骨精幻化的人。“阅读链接”中孙悟空“按不住心头火发”“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等语句,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急躁、率性)的性格。选段中孙悟空“噙泪叩头辞师父,含悲留意嘱沙僧”,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两次离队相比,孙悟空由任性急躁变得成熟稳重,说明他成长了。 2. 示例:①黎山老母与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欲招唐僧为夫,并要将三个女儿嫁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意在试探师徒四人禅心是否坚固。唯八戒意动神摇,溜进后堂去撞天婚,被捉弄捆于树上,八戒十分羞愧。 ②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山上有莲花洞妖怪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猪八戒巡山被银角大王捉去。银角大王用计将唐僧、沙僧、白龙马都捉到洞中。悟空拿走妖怪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和幌金绳却反被妖怪抓住。悟空略施巧计让妖怪以为他已经死了,打了两个妖怪一个措手不及。最终两妖魔都被悟空降服。太上老君现身言明受观音之托,让童子化为两位妖魔考验唐僧师徒。二童子复活归天,唐僧师徒继续西行。 ③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清风、明月两位道童奉师父镇元大仙之命,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八戒怂恿悟空偷果,三个师兄弟一起分享,遭到二道童怒骂。悟空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逃离,却被镇元大仙捉回去。悟空求得观音医活果树,二人结为兄弟。 3. 示例:我先精读“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等我更感兴趣故事;再跳读,梳理取经团成员的“成长轨迹”,把妖魔、神佛分组、分类,跳读中研究他们的共性。 【解析】 1.结合读名著的阅读理解,知道上文写的是孙悟空三次打死了妖怪变化的白骨精,唐僧不辨真相,要赶走孙悟空。链接中孙悟空的话“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写出孙悟空不能忍受师傅的冤枉,很是生气,表现了孙悟空任性。文段中“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写出孙悟空对师傅的安危担心,表现了孙悟空重师徒之情。孙悟空重情义,历练使得他慢慢成长起来。 2.考查对故事情节的叙述。从提供的词语,任选一组仔细熟悉了,写出大致情节内容,语句通顺流畅,不脱离原著即可。 3.阅读方法有精读和跳读两种。不拘泥一种阅读策略,能结合阅读体验,说出自己的阅读方法都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咏雪》和《杨氏之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①惠:通“慧”。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有名望。

③诣:拜见。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___________  ⑵聪惠  甚: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选择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D.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请你结合“兄子”“兄女”“杨氏之子”的回答,分析他们语言的精妙。

 

查看答案

阅读《观沧海》,按要求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点题,并直接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者。

B. “水何澹澹”至“若出其里”,诗人实写眼前之景,赋予大海以性格。

C. 最后两句与诗歌内容思想有关联,“咏志”即表达诗人抱负。

D.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建、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请你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的。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⑴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⑵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⑸“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杜甫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抒写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而刘禹锡在《秋词》中用“一鹤凌云”的动人图景展示自己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论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请从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与之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话和寓言都采用虚构的故事,幻想的情节,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但童话篇幅较短,更有讽刺性;寓言篇幅较长,更有趣味性。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古人常用“书”表示信件,内容或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如诸葛亮《诫子书》;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如《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乡书”等。

 

查看答案

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

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天的雨     ①     ;夏天的雨     ②     ;秋天的雨    ③     ;冬天的雨     ④    

A. ①清新而又娇媚  ②自然而又平静  ③端庄而又沉静  ④热烈而又粗犷

B. ①热烈而又粗犷  ②端庄而又沉静  ③自然而又平静  ④清新而又娇媚

C. ①清新而又娇媚  ②热烈而又粗犷  ③端庄而又沉静  ④自然而又平静

D. ①热烈而又粗犷  ②自然而又平静  ③清新而又娇媚  ④端庄而又沉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