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学...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B. 漫步于风光秀美的汉江河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仔细调查,认真研究,不可掉以轻心。

D.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但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C 【解析】 A词语顺序颠倒,改为“激发了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B“皎洁的月光”与“传来”不搭配,去掉“皎洁的月光”。D“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新阳      了阴霾了,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      

⑵祖国的大地山川      ,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     

A. 推开  游荡  气象万千  莽莽榛榛    B. 穿透  游荡  美轮美奂  莽莽榛榛

C. 穿透  闲游  美轮美奂  美不胜收    D. 推开  闲游  气象万千  美不胜收

 

查看答案

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yǒng       lì          为一谈 hǔn         堂大笑 hōng

B. lǎng        niù         不经 dàn         不齐

C. dàn         péng        独树一 zhī         人听闻 gài

D. bì           xiàng       人忧天 qǐ          咄逼人 duó

 

查看答案

难忘那______________的眼神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期盼慈爱坚毅失望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

恒久的滋味

蒋勋

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味觉,这些味觉停留在记忆中,成为生命的滋味。

小时候,喜欢吃糖,甜味停留在孩童时代记忆,不只是口腔四周的快乐,同时呼唤起许多满足、幸福、受宠的回忆。

几乎每一个儿童都有过爱吃糖的记忆,在许多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糖”、“甜”,都已经不单单只是生理味觉上的反应,“sweet”、“candy”,也同时包含了满足、幸福、爱等等心理上的感觉。

甜味如果是人生第一个向往的味觉,甜味停留在记忆里,也就有了童年全部的幸福感受。人不会一直停留在童年,因此人也不会一直满足生命里只有甜味。甜味是幸福,但是甜味太多,也觉得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上了酸味。

大概是在身体发育之后,十二、三岁左右,被称为青少年,被称为惨绿少年,好像没有熟透的果实,透着一种青涩的酸味。没有放糖的柠檬汁,盐腌渍的青芒果,那种酸,好像初尝到生命里的一种失落、怅惘,一种不严重的感伤。

酸是一种味觉吗?

为什么我们说一个人“好酸”,当然不是他身上的气味,而是他透露出的一种在得不到时的一点点忌妒、讥刺、不满足的愤怨委屈吧。记忆里嗜吃甜食的童年,偶然吃到母亲调了许多醋的面条,立刻皱起眉头,酸得全身皱缩起来,那时还不懂得“酸”的意味。等到我在青少年时期,挤了满满一杯纯柠檬汁,不放糖,咕嘟咕嘟喝着,忽然彷佛懂了生命原来除了“甜”,还有别种滋味。

但是我品味着“酸”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为什么母亲会顿顿饭都吃苦瓜,极苦极苦的瓜,加上极臭极臭的豆豉,加上极辣极辣的辣椒,极咸的小鱼干,用热油爆炒,还没有吃,远远闻着,扑鼻一阵咸、辣、臭、苦,呛鼻刺激的气味,呛到使人喉头都是哽咽,呛到眼泪止不住。我长大之后,看着母亲耽溺在这样的味觉里,听她叙述战乱里人的流离,她描述炸弹下来,刚才说话的人,不见了,肠子飞起来,挂在树上。 她在咸、辣、臭、苦里,回忆着她五味杂陈的一生吗?

五味杂陈,说的是味觉,但也是人生。

人生应该只有甜味吗?还是在长大的过程,一步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命经验的扩大,我们的味觉也在经验不同的记忆?我在甜味里记忆幸福满足,在酸味里学习失落的怅惘,在辣味里体会热烈放肆逾越规矩的快感。

我终于也学会了品尝苦味,在母亲临终的时刻,我怀抱着她的身体,在她耳边诵念金刚经,我懂得一种苦味,比甜味安静,比酸味丰富,比辣味深沉庄严。我难以形容,但是我知道,我不能拒绝生命里这样苦味,我终于知道:我多么眷恋不舍,母亲还是要走!我也终于知道:我人生的滋味大部分从母亲处学来。

从小到大,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滋味都从母亲的菜饭里学来。我们很少上餐厅,母亲总是一边摘菜叶,一边娓娓说着故事,她用小火煎着一条赤鯮,鱼的酥香的气味久久停留在空气中,至今也似乎没有消逝。母亲的菜有糖醋,有盐渍,有抹了花椒的辛香,有酸辣,有辣苦,也有臭豆腐奇特使人迷恋的臭香。她教会了我去品尝各种味觉,品尝各种味觉混合的不可言喻的滋味。

但是母亲的滋味里有一种仪式,她会特别慎重料理,那滋味却只是米麦五谷的平淡。

每一年过年,母亲要蒸一百个馒头,发面的面头要特别挑选过,蒸锅里的水,大火煮沸,蒸气白烟缭绕,馒头要蒸得白胖圆满,用来在年夜祭拜祖先,也象征预兆一年的平安祥和。母亲在揭开蒸笼的盖子时,慎重庄严肃穆的表情,使我难忘,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她有生活的虔诚。

馒头饱满丰圆,透着淡淡五谷的香。我负责的工作是在每一个馒头正中心用筷子点一个红点。红染料用天然胭脂调成液体,用筷子头蘸着,刚好一个圆圆的红点。母亲在一旁叮咛:要点在正中心哦!那时候还没入学,大概四、五岁,我也开始学会了慎重庄严的举止。

我如此贴近那些馒头,好像麦子在土地里、阳光里、雨水里的全部饱实的生命都给了我,平淡悠长而且沉着,在所有的滋味之上,是更恒久的滋味吧!

(1)文章第6段中加点的“惨绿少年”有怎样的含义?

(2)在作者的生命历程中,甜、酸、苦等滋味,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生阶段?甜味、酸味和辣味各自包含怎样的感觉?

(3)本文行文有两条线索,请指出。

(4)画线的问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5)年夜祭祖的白馒头给作者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躬身插秧。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他的村庄,坐落在河边,一条浅浅的河,盈满清亮的溪水,河床散落大小参差的麻石,一座古朴的石桥高高架起,沟通两岸。农妇捣衣声从桥下传出,在空寂的山野发出响亮的回声。

④跟随老汉来到他家。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望正面的墙壁。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看堂屋里的人走来走去﹣﹣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我一时无言,沉默。突然,他指着相框,说:“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⑤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画画得太好了。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⑦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思。看日渐衰落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⑧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一位写生的画家。一支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于是,回家练。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⑨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他开始画父母。刚画,不是画丢耳朵,就是画斜了眼睛。

⑩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11)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12)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我这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13)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14)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15)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1)体会领“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按顺序填在括号里。

料定﹣﹣     ﹣﹣     ﹣﹣惊愕

(2)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14段。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4)阅读全文,概括老汉的性格特征。(至少三点)

(5)老农的朴素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愿望?为了实现愿望你打算怎么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