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他是个大个子...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键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贺龙的妻子也是如此。”

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有一次贺龙带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的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大概不过是把红军动向的情报传给国民党当局,许多传教士都是这样做的——“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1.联系原著,简述贺龙参加共产党的原因。

2.根据选文的内容,试分析贺龙的性格特点。

3.文中叙述的波斯哈德传教士事件有什么作用,试分析之。

 

1. 因为贺龙目睹了国民党军阀进行的“农民大屠杀”,以及处决共产党人、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这种屠杀激起他的愤怒。于是贺龙才毅然投向共产党。 2. ①贺龙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这体现了他谦虚、忠诚的性格特点。②他在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生活和部下一样简单,这体现了他关心部下、大方节俭的性格特点③他为了夺回战马又去攻打敌军,说明他性格急躁、英勇善战。④他仇视地主和士绅善待俘虏,说明他爱憎分明同时守纪律,识大体。 3. 哈德瑞传教士出卖红军的情报给敌军被捉后,红军非但没有难为他还善待他,侧面衬托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宽宏大量,善良仁厚,同时也让贺龙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如他了解到天下的穷人走到哪里都伴随着贫穷和受人欺压,特别是目睹了国民党军阀进行的大屠杀。激起他的愤怒,才有了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壮举。 2.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参加共产党后,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等情节中概括出其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的性格特征。再如从长征路上背着部下行军,不计较个人财物等情节,即可看出他关心爱护部下,一心为公的性格特点。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3.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哈德瑞传教士出卖红军,红军非但没有难为他还善待他,侧面衬托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宽宏大量,善良仁厚,突出了贺龙高大的形象。也就是一定要答出侧面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的珍贵:读母爱,读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请将题目“读懂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内容紧扣话题,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5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回老家

夏妙录

小区不大,坐落于县城繁华地段。走出小区大门,车水马龙印证着这个山城的人们不再悠闲,除了他和她。

清晨,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紧紧拽住她的手,到小区大门左拐对面的老车站门前,俯身对她说:看到了吧,今天逢单没车,明天逢双才有车回老家!只见她放下随身拎着的塑料小凳子,拿手掌搭个凉棚在前额,让目光进到车站内寻觅再寻觅:哦,是没车,我们今天不回老家了,明天再回吧!

两个身影朝着小区往回走,路过门卫室,有人问:郑老师今天没车回乡下老家吗?他朝对方笑笑,她爽朗地回答:我忘记今天是单号,还冤枉我家老郑骗人,幸亏他记性好,我老得有点儿傻里傻气喽……对方连忙回应:师母哪里会傻里傻气呢?你还是家里的顶梁柱!听对方这么一说,她像个婴孩得了蜜糖,欢呼着放下小凳子,挣脱开他的手雀跃起来,让那近乎干枯的十指直挠天空,迎风飞翔着喊道:嘿,你听听,我还是顶梁柱!似乎是说给天和地听,又似乎喊给全小区的人们听。小区里的人见了,无不会心一笑

这样的小区景观每天上演一次到两次甚至更多,有时在清晨人们梦醒时分,有时迟点儿,但都在八点之前。八点钟,老车站曾经有一班车隔日开往乡下最偏僻的岩上村,那儿是她和他的老家。他曾经是那个村里的代课教师,语文数学体育美术身兼教职: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手操劳,直到他转正调往他乡,再辗转进入县城,她从没让他因为农活儿落下一节课。

进入县城后,他多次劝她进城居住,都让她以各种理由拒绝。先是儿女们个个读书需要费用、仅靠他的黴薄收入太辛苦,她选择坚守几亩薄地,说:至少能挣到我们的口粮,吃不完的还可以换油盐酱醋。他只能由着她。

转眼间,孩子们个个在城里安了家,她还是不愿意到城里长住,到城里没往几天,要么说自己想那些山地田园了,要么就说哪块地哪片山林在想她了。退休的他只好住到乡下,陪她守护农耕时代。很快他就病了,她不得不放弃乡村进城定居。子女们放心了,他的病也好转了,她却一天比一天消瘦,开始糊涂了。

一天,她拎着个小包裹,走出小区走进车站,想偷偷回一趟老家,看一眼山林田地立即搭乘原班车回城。那时候的车站还没有因为要扩建搬走,她在车站里问了好多人,都说没有到岩上村的班车了,因为那个村庄早已成为空壳,她当即泪流满面哽咽不止。回到小区里,失神的她竟然找不到自己所的套房,在门卫室坐了老半天,就是想不起自己住几单元几层楼几号门牌。幸亏他寻来,领她去。他知道她想乡下老家想得厉害,就让子女们开车带他们回去一趟,心想她该会欢呼雀跃吧。没想到回到她日思夜想的岩上村,她竟然问为什么带她

到这破地方。她依旧嚷嚷:我要回岩上村我要回老家……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回老家”的含义。

2.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区里的人见了,无不会心一笑

(2)很快他就病了,她不得不放弃乡村进城定居。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她”这一人物形象。

4.文中最后一段,明明她已经回到了老家,为什么依旧嚷嚷“我要回老家”?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让鱼翅远离餐桌

林淼

①食用鱼翅,是华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近年来,我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鱼翅消费,占据着全球鱼翅贸易和消费的95%以上。那么,如此受欢迎的鱼翅到底营养几何呢?

②所谓鱼翅,即鲨鱼鰭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超切丝干制成,为海味八珍之一,与燕窝、海参和鲍鱼合称中国饮食中的四大美味。传统医学认为,食鱼翅可益气、清神、去痰、利尿、开胃、润肤、养颜、补五脏、解肝郁、活气血;但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此言肯定是夸大其词,因为鱼翅本身并不含有任何人体容易缺乏或高价值的营养。

③鱼翅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即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并不能直接进入人体发挥作用,而是需要在胃肠道中被消化成基酸后,再被人体吸收。所以,不论我们吃进去的是什么蛋白质,结果都一样,都被消化成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④营养专家称,虽然鱼翅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其质量甚至不如鸡蛋和肉类,因为鱼翅所含蛋白质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从其所含的不饱和脂肪来看,鱼翅和普通海鱼一样,并没有特殊的价值。此外,由于海洋环境污染,鱼翅一般合有高浓度的汞等重金属毒性物质,如大量食用,非但于健康无益,而且极易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危害。至于市场上销售的用明胶、色素及其他化工原料加工调制而成的人工合成鱼翅,更不具有任何营养价值,其中所含一种叫“鱼翅精”的配料,则普遍含有对人体肾脏、肝脏和生殖系统具有毒害的物质。

⑤虽然事实上鱼翅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但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收入的提高,鱼翅价格连年攀升,鱼翅市场空前繁荣。然而,这种畸形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鲨鱼被捕杀,其数量急剧下降近90%,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环保人士坦言,处于海洋生物链顶端的鲨鱼一旦灭绝,将是人类的灭顶之灾。因为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气一半以上归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提供,鲨鱼一旦灭绝,其他海洋生物没有了天敌的控制,就会大量繁衍并迅速吞噬海洋浮游生物。

⑥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起到调节气候和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的作用,拯救鲨鱼其实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

⑦过去,人们通过吃鱼翅来显示高贵身份,事实上,这是一种残忍、血腥的杀戰行为,因为每一份鱼翅汤或鱼翅捞饭背后,都是一个被扼杀的鲜活生命。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选择,都决定了未来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16期,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食鱼翅可益气、清神、去痰、利尿、开胃、润肤、荞颜、补五脏、解肝郁、活气血”的说法夸大其词。

B. 由于海洋环境污染,鱼翅含有高浓度的汞等重金属毒性物质,如大量食用,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C. 市场上销售的用明胶、色素及其他化工原料加工调制而成的人工合成鱼翅,含有对人体具有毒害的物质。

D. 鲨鱼一旦灭绝,其他海洋生物没有了天敌的控制,就会大量繁衍并迅速吞噬海洋浮游生物,地球上的氧气就会大量减少。

2.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鱼翅,重点说明鱼翅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以及鱼翅市场的繁荣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影响。

B. 第①段通过描述鱼翅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不仅引出了说明对象,还为下文的进一步介绍作了铺垫,使文章有吸引力。

C. 第④段中的“但其质量甚至不如鸡蛋和肉类”和“鱼翅和普通海鱼一样”,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鱼翅的营养价值不高。

D. 本文的说明语言科学严谨,如第⑤段中的“近90%”准确说明了鱼翅市场的繁荣程度。

3.结合第⑤⑥段,谈谈你对文末“我们的每一次消费选择,都决定了未来将会是个怎样的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飞论马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披上战甲。②褫:解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常之/山异水    B. 其初若不甚/虽乘奔御风,不以

C. 行百余里/其两膝相    D. 迅示骏/袖出臂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此 其 为 马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3.作者认为自己的两匹马“奇”的原因是什么?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________

(2)不知有汉________

(3)处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B. 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花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的感慨。

C. 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