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 这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 充满福州元素的音乐剧《啊!鼓岭》即将在榕城上演,广大市民都翘首期盼

D. 我们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转变发展方式,过上低碳生活。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使用不正确,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或者干尽了坏事,与句意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摇曳    保嶂    阻遏    神精错乱

B. 稠秘    决别    慰藉    喧然大波

C. 鞭踏    毁誉    欺侮    再劫难逃

D. 锤炼    渺茫    秘诀    走投无路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住(dǎi)     笨zhuō)    褴lǒu)     鲜淋漓(xiě

B. yūn)     风)     美()      以身职(xùn

C. 行()      落(duò)     戏xuè)    宠辱忘(xié

D. ɡènɡ)    首(qiáo)    鞭chī)     滋暗长(qián

 

查看答案

请以“我要为自己领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理解为“凭着轼”(表敬意)。②一似:很像。③舅:公爹。古时候女子称丈夫的父亲。④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学而习之   时:

(2)人不知而不    愠:

(3)不逾    矩:

(4)使子路问之    使:

(5)何为不    去: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甲)文讲述了学习方法和      两个方面的问题;(乙)文中,孔子明白了        的道理。

4.人物的精神品质体现在其言行中。(甲)文中的曾子、(乙)文中的孔子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有人这样形容: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       ,能       ;谅解是       ,能       。这生动地道出了谅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我国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变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了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彼此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换位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前嫌。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只有那种不记、不究的谅解,才是真正的谅解。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做坚决的斗争。

⑩所以,我们要学会谅解。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请简要回答。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仔细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过程。

4.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⑨段删去?

5.仿照文章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横线处。

谅解是                              ; 

谅解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