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文章,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2)《昆虫记》被誉为“                 ”。在这本书中,蝉在地下“潜伏”四年;        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1)B (2) 昆虫的史诗 蜘蛛 【解析】 (1)《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借此表达的是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无常》中借“无常”这个形象,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故B表述不正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要从写作背景,故事情节等方面阅读名著。对于必读课外名著《昆虫记》要知道它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总觉得故乡飘在岁月里,游在宇宙间,她像箭一样,你稍有shū忽,她便由石器时代跑到了现代。总会有一段缺失的文明,总会有一两个老人,拼命搂住fù属的苍桑。他们古板、不冷静,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执,才保住了那些古老的建筑。如今,那些势不两立的色,依然坚定地立于人世间。故乡知冷暖,故乡的那些古老,岂能随便遗失?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ū(  )忽    fù( )属    (  )色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3)“势不两立”中“势”的意思是 (  )

A.势力  B.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  C.姿态

(4)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在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上一致的句子是“                  ”。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落花的生命将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在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家里充满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以《      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叙述要具体,说真话抒真情;诗歌除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轻放

⑴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⑵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⑶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A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⑷我笑,“B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⑸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C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⑹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D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⑺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⑻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⑼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⑽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选自《青年文摘》)

1.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从文中A、B、C、D处任选两处作批注。

示例:我选A处。批注与其一味地抱怨哀叹世风日下,不如身体力行做点什么。

我选___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认真品读结尾段,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2)文章结尾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50字以内,)

 

查看答案

温暖的传递

周末,我去医院看病,走到菜市场门口,看见有人在那里卖荠菜。

正是十一月下旬,寒风呼啸,冰雨淅沥。乍一见这些翠绿鲜嫩,本应属于春天的野菜,让人惊喜连连。我买了满满一袋,打算中午包荠菜馅饺子,想到这里,我好像已嗅到荠菜饺子的清香,心里浮起意外的喜悦。

在医院排队付费,站在我前面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她低头看见我提的荠菜,很是惊讶,连忙问我从哪里买的。我告诉她地址,没想到她那么心急,索性连队也不排了,兴冲冲地就要去买荠菜。妇人告诉我,他父亲最爱吃荠菜。现在他在医院住院,老没胃口,每天就吃一点饭,我想要是做荠菜饭,他肯定能多吃些。”

原来是这样啊,我催她赶快去买。从医院出来,又遇见那个妇人。她的眼中现出失望的色彩,叹口气说,她到的时候,人家正好卖完了,真是好可惜,不知明天有没有?说完,她转身离去,看着她失落的背影,我叫住她:“把这袋荠菜送给你吧。”

她连连摆手,说:“这哪行呢?你也是好不容易买到的。 ”

我执意送给她:“你父亲是病号,比我们需要。”她这才接过去,脸上满是愧疚的笑意。

我空着手回家,原本打算包饺子的计划落了空,但心里也没有什么遗憾,毕竟帮助他人,也是一种充实的快乐。

这件事过去,我也就淡忘了,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我又遇见那妇人。

那天,一位老同学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接到电话,我急忙到小区门口准备打车去接她。由于刚下了一场大雪,我等了十几分钟也没有等到车。正暗自着急,老同学又打来电话,说她坐别人的电动车赶过来了,让我在小区门口等她就行。

坐别人的电动车?我一头雾水,老同学在这里除了认识我,哪里有熟知的人?

没多久,一个穿蓝羽绒衣的女人骑着电动车在我面前停下,同学下了车,连声对骑车人道谢。骑车人说:“不用客气,路不好走,你又提着个大包,我正好顺路载你一程。”我感觉骑车人有些面熟,仔细一看,这才想起来,原来是我在医院送她荠菜的那个妇人。

回家的路上,和老同学说起这一次的巧遇,我俩都觉得心里暖洋洋的。是啊,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温暖经过不断的传递,好像变成蒲公英的种子,撒向四面八方

(选自《读者文摘》)

1.本文叙述了两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8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3.品味结尾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全文,说说文中的妇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