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要唱好一首歌,必须理解歌词的意思,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文化底蕴。
B.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校园艺术节”网页的制作任务。
C.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D. 克里竞选总统的一张王牌,就是他在越战中出生入死的经历,人们认为他是一位完美的人。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17年春节期间,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jí取营养,涵养心灵。
当暄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熹微,则弥足珍贵。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瑰(______)宝 jí(______)取
(2)材料第3段里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____”改为“____”。
(3)材料里加点词语“载体”中的“载”,字典上有四个义项:A.装,用运输工具装;B.充满;C.又、且;D.姓。此处“载体”中“载”的义项是____。(填序号)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蹒跚(pán) 怅然(chàng) 干涸(gù) 参差不齐(cí)
B. 殉职(xùn) 怂恿(yǒng) 蓦然(mù) 荒诞不经(dàn)
C. 飘渺(miǎo) 绽开(zhàn) 狭隘(ài) 拈轻怕重(niān)
D. 恍惚(huǎng) 贪婪(lán) 哺乳(pǔ) 刨根问底(páo)
默写古诗中的名句名篇。
①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
④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⑤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⑥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⑦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⑧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⑨默写《夜雨寄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题目)
从你近期的作文中选出一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确定修改思路,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乡车夫
褚福海
结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
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此刻的南浔,祥和而静谧。他一边使劲地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答道,随便你给吧。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闻听此言,我惊讶地直视着他。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地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文中开头写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结合下文,说说这位三轮车夫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从文中看,这位叫李贺军的人力车夫有什么样的理想?
4.作者在结尾交代了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一交代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5.本文和杨绛的《老王》一文的写作对象都是人力车夫,这两位人力车夫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具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试说说两人身上有哪些相同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