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二)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太丘舍_____

(2)相而去_____

(3)下车_____

(4)甚聪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后至/呼儿出

B. 相委去/学不思则罔

C. 下车引/学而时习

D. 设果/人谋而不忠乎

3.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结合材料,分析陈元方和杨氏子的相同之处。

 

1. 离开 舍弃 拉,要和元方握手 通“慧”,聪慧 2. D 3. (1)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2)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4. 聪慧;能言善辩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委”是古今异义词,“舍弃”;“去”是古今异义词,“离开”的意思。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乃”分别为“才”和“于是,就”;B.选项中的“而”的意思分别为“表顺承”和“表转折”;C.选项中的“之”分别是“代词,他(元方)”和“旧的知识”;D.选项中的“为”都是“介词,给,替”的意思。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期(约定)、日中(中午)、至(到)、信(信用)、礼(礼貌)”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指(用手指着)、示儿(让孩子看)、此(这)”几个词是赋分点,同时这是个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省略的内容。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他们的相同点。从文中看,陈元方和杨氏子两人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小题

藤野先生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过了一星期,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文章第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描述藤野先生给鲁迅留下的初印象,请简要分析。

2.下面两句话,都表现了人物的心理。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从修辞手法角度)

(2)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词语角度)

3.请找出藤野先生与“我“之间发生的事情,并分别概括出它体现先生怎样的品格。

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一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小题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

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1.简要概括引出“后母的三巴掌”的三件事。

2.“后母的三巴掌”给“我”的深刻教益分别是什么?

3.文中三次细写了“我”挨打后的感受,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句共同的表达效果。

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4.在我的回忆中,后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事件进行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野花:”(野花)散在花丛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请仿照他的句式描写一种春天的事物。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做人。阅读南朝宋刘庆义编写的小说《________》,懂得少年元方的方正;阅读美国女作家________的《再塑生命的人》,懂得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阅读________的《金色花》,通过儿童的视角感受对母亲的依恋。

 

查看答案

诗文植空,

(1)__________________,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

(2)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中直窜到云霄里去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咏雪》)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山残夜未尽,旧年未过早春已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论证“学“与”思“之间关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