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榆林某中学八年级6班正在开展以“网络是把双刃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各种场合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或对周围的世界漠不关心)的那类人,被称之为“低头族”。
材料二:《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的写道:“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材料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多少会有一些悲凉。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带着孩子去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1)根据材料和你的观察所见及生活经验,请你探究一下产生“低头族”的原因有哪些。
(2)阅读材料,谈谈你认不认同“老人摔盘子离席”的做法,并具体谈谈你对这一事例的看法。
(3)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如今中学生用手机的看法(两点即可)以及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一点即可)。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以及许多共产党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和周恩来两位革命领袖是他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众所周知,与优秀的文学作品对话,能丰富人生体验,提高审美品位,让自己变得纯净、高贵而深刻。为此,你所在的学校建议每班创立班刊来增强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1)你作为班长,需要拟出一份班刊策划书,来确定班刊的整体框架。请列举出其中需要策划的内容(三个方面)。
(2)班刊发行一段时间后,作为班长的你发现同学们阅读班刊的积极性并不高。于是打算拟定一份调查问卷来了解同学们阅读班刊的相关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请你为这份调查问卷拟写其中的两个调查问题。
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6)__________________,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7)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8)《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诗人的观景处及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的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感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花左右的花粉。
B.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C. 在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广泛征集、反复提炼、并报上级研究审定,“湖南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公布,即“忠诚、担当、求是、图强”。
D.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杜甫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将牵挂演绎得________;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将牵挂吟唱得________;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将多少人的牵挂书写得________。
A. 荡气回肠 感人肺腑 缠绵悱恻
B. 感人肺腑 荡气回肠 缠绵悱恻
C. 缠绵悱恻 荡气回肠 感人肺腑
D. 感人肺腑 缠绵悱恻 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