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寻觅(mì) 禁锢 惟妙惟肖(xiāo) 和言悦色
B. 嶙峋(xún) 蹒跚 摩肩接踵(zhǒnɡ) 长途跋涉
C. 胆怯(qiè) 蒙昧 颔首低眉(hàn) 油光可鉴
D. 凝视(níng) 恩惠 筋疲力尽(jīn) 抑扬顿挫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住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踏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启示?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以“把身后的门关上”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信息时代,因为有了微信,“天涯”变“咫尺”易如反掌;但不可否认,微信也影响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流能力。那么微信到底是让你我近了还是远了呢?某校开展了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为“微信让你我近了”,反方观点为“微信让你我远了”。请你针对正方辩词写一段反方辩词。(150字左右)
正方辩词:微信让你我的距离更近了。首先,微信能让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建立朋友圈,发个问候,点个赞,写一番评论,加个表情符号,你来我往不亦乐乎,这种趣味是其他沟通方式很难达到的。其次,微信除了聊天,还能分享知识、快乐,交流多了,心也贴得更近了;遇到难处,在圈里发条消息,马上就有各种热心回复,让人温暖涌上心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惠子善譬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选自《说苑》)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弹之状何若 求闻之若此(《穿井得一人》)
B. 客谓梁王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C. 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 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论语》)
D. 于是更应曰 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夫 说 者 固 以 其 所 知 谕 其 所 不 知 而 使 人 知 之 今 王 曰 无 譬 则 不 可 矣。
4.文章结尾的“善”字写出了梁王怎样的特点?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情感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警惕知识
鲍鹏山
①庄子曾经警告过世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知道人类有求知欲,他并不想与此作对,他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求知欲必须面对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一个悬殊巨大的对比:人寿的短暂和知识的无限。
②何为知识?知识是对事实的认知。按照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说法,世界是事实的总和,那么,我们该知道,知识所面对的事实是何等之巨。事实上,根本不需要看整个世界,就在此刻,当下,你身处的环境,斗室之小,所包含的知识就是无限的,甚至随便拿起一块砖,一根树枝,一把泥土,里面所牵涉的知识就是无限的,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树一菩提,一尘一光年,更何况,恒河沙数,亦是无限?世界中的事实,原来就是无限的乘方,底数和指数都是无限!
③知识之可怕,还不仅仅在于它的无限,还在于某些知识的无用,而无用的知识往往无聊。知识一旦不成体系,就会鸡零狗碎。鸡零狗碎的知识对人而言,除了作为谈资以供炫耀,基本无用,还会让拥有它的人也鸡零狗碎起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沾沾自喜于茴字有四样写法,今天很多学者的学问就是孔乙己式的学问,最多是个升级版。鸡零狗碎的孔乙己最后只能偷鸡摸狗,被人打折了腿,折了腿满手是泥的孔乙己是无聊知识的活写真,也是一味追求无聊知识的必然下场。
④我见过报纸杂志电视台等等举办的各类知识竞赛,基本上属于无聊知识竞赛,比如什么某首歌出自哪张音乐专辑,哪个朝代的宦官可以娶妻等等。无聊的知识会让人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猥琐。
⑤所以,庄子警告说:道隐于小成。而孔子的学生子夏则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先贤就是先贤,他们真的明察秋毫,去就弃取之间,与鸡零狗碎的学者何止千里万里。
⑥当有人赞叹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时,孔子表现出来的,不是自豪,反而是有些自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显然不以多能为贵,他显然认为一些专业知识和才能是只要学习就会拥有的,长期浸淫一个专业,就自然会成为专家。所以,专家并不难得也并不该被膜拜。
⑦所以,他告诫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话一般人都理解为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我一直怀疑孔子这段话何以如此肤浅,其实,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对于知识,要分清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哪些是我们不必知道的。必须知道的,就一定要知道(为知之),不必知道的,就丢在一边(为不知)!
⑧尼采自问:我为什么这么聪明?然后自答: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精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认为人们要“警惕知识”?根据内容,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语境,说说两个“鸡零狗碎”的含义。
鸡零狗碎的知识对人而言,除了作为谈资以供炫耀,基本无用,还会让拥有它的人也鸡零狗碎起来。
3.依据本文观点,对下面学校的做法作出评述。
某校为了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每天组织参赛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内容涉及许多不常用的生僻词语,如谣诼不断、如椽大笔、犁铧、槲寄生、暌隔、缂丝、膺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