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警惕知识 鲍鹏山 ①庄子曾经警告过世人:吾生也...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警惕知识

鲍鹏山

①庄子曾经警告过世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知道人类有求知欲,他并不想与此作对,他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的求知欲必须面对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是一个悬殊巨大的对比:人寿的短暂和知识的无限。

②何为知识?知识是对事实的认知。按照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的说法,世界是事实的总和,那么,我们该知道,知识所面对的事实是何等之巨。事实上,根本不需要看整个世界,就在此刻,当下,你身处的环境,斗室之小,所包含的知识就是无限的,甚至随便拿起一块砖,一根树枝,一把泥土,里面所牵涉的知识就是无限的,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树一菩提,一尘一光年,更何况,恒河沙数,亦是无限?世界中的事实,原来就是无限的乘方,底数和指数都是无限!

③知识之可怕,还不仅仅在于它的无限,还在于某些知识的无用,而无用的知识往往无聊。知识一旦不成体系,就会鸡零狗碎。鸡零狗碎的知识对人而言,除了作为谈资以供炫耀,基本无用,还会让拥有它的人也鸡零狗碎起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沾沾自喜于茴字有四样写法,今天很多学者的学问就是孔乙己式的学问,最多是个升级版。鸡零狗碎的孔乙己最后只能偷鸡摸狗,被人打折了腿,折了腿满手是泥的孔乙己是无聊知识的活写真,也是一味追求无聊知识的必然下场。

④我见过报纸杂志电视台等等举办的各类知识竞赛,基本上属于无聊知识竞赛,比如什么某首歌出自哪张音乐专辑,哪个朝代的宦官可以娶妻等等。无聊的知识会让人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猥琐。

⑤所以,庄子警告说:道隐于小成。而孔子的学生子夏则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先贤就是先贤,他们真的明察秋毫,去就弃取之间,与鸡零狗碎的学者何止千里万里。

⑥当有人赞叹孔子: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时,孔子表现出来的,不是自豪,反而是有些自卑: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孔子显然不以多能为贵,他显然认为一些专业知识和才能是只要学习就会拥有的,长期浸淫一个专业,就自然会成为专家。所以,专家并不难得也并不该被膜拜。

⑦所以,他告诫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话一般人都理解为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我一直怀疑孔子这段话何以如此肤浅,其实,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对于知识,要分清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哪些是我们不必知道的。必须知道的,就一定要知道(为知之),不必知道的,就丢在一边(为不知)!

⑧尼采自问:我为什么这么聪明?然后自答: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精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认为人们要“警惕知识”?根据内容,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语句,结合语境,说说两个“鸡零狗碎”的含义。

鸡零狗碎的知识对人而言,除了作为谈资以供炫耀,基本无用,还会让拥有它的人也鸡零狗碎起来。

3.依据本文观点,对下面学校的做法作出评述。

某校为了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每天组织参赛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内容涉及许多不常用的生僻词语,如谣诼不断、如椽大笔、犁铧、槲寄生、暌隔、缂丝、膺选等。

 

1. 因为知识是无限的,某些知识是无用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对知识要保持警惕之心,对知识不能盲目接纳,应加以辨别,做出合适的选择。 2. 示例:前一个“鸡零狗碎”指知识不成体系,细碎。后一个“鸡零狗碎”指一个人变得无聊、猥琐。 3. 示例:学校这种做法不妥。学校听写训练使用的“谣诼不断、如椽大笔、犁铧、槲寄生、暌隔、缂丝、膺选”等词语比较生僻,对初中学生来说属于“无用”的知识,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不应该在不必要的知识上浪费学生的精力。听写大赛可以参加,但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应谨慎选择。 【解析】 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3段的“知识之可怕,还不仅仅在于它的无限,还在于某些知识的无用,而无用的知识往往无聊”,第7段的“对于知识,要分清哪些是我们必须知道的,哪些是我们不必知道的”,第8段的“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精力”等句几项分析,即可概括出准确的答案。 2.题干要求解释两个“鸡零狗碎”的含义。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第一个“鸡零狗碎”作状语,修饰限制“知识”,所以指不成体系,细碎的知识。第二个“鸡零狗碎”做谓语,陈述“拥有它的人”,所以在这里是一个人变得无聊、猥琐的意思。 3.题干要求依据本文的观点评述学校的做法。这是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从所给材料来看,要针对某校训练内容涉及许多不常用的生僻词语一事做出你的评判。此题看似很开放,但结合原文的观点“对知识不能盲目接纳,应加以辨别,做出合适的选择”分析,答案就不那么开放了,要从反对这种做法的角度来写出你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宽恕

(俄国)屠格涅夫

①这事发生在一八零五年,一个老朋友告诉我说,也就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发生前不久。我在其间任军官的那个团驻扎在捷克的摩拉维亚。

②上头严禁我们骚扰和欺压当地百姓;虽然我们也算作是他们的盟友,但是他们仍然对我们侧目而视

③我有一个勤务兵,名叫叶戈尔,原是我母亲的农奴。他为人诚实、温和;我从小就了解他,对他像朋友一样。

④突然有一天,在我住的那家屋子里爆发出一阵哭骂声。原来房东太太的两只鸡被人偷了,她咬定是我的勤务兵偷了鸡。他申辩一番后就把我叫去作证人……“他,叶戈尔·阿夫诺莫夫!怎么会偷呢?”我劝说房东太太要相信叶戈尔说的话,但是她什么话也听不进去。

⑤这时,齐整的马蹄声从街上传来,司令官带了手下的一班人马来了。

⑥司令官身体虚弱,垂头丧气,带穗的肩章低垂到胸口,骑马走着慢步。房东太太一见到他,便奔向前去拦住了马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似乎痛不欲生,头上什么也不戴,一面大声诉说我的勤务兵,一面用一只手指着他。

⑦“将军!”她喊叫道,“大人!请评评理吧!帮帮我!救救我!这个士兵抢了我的东西!”

⑧叶戈尔这时站在屋子的门口,双手下垂,身体挺直,手里拿着军帽,连胸也挺起来了,双脚并拢,俨然一个哨兵,可就是一句话也不说!他大概被站在马路中央的这位将军和手下的一班人吓懵了,或者面对灭顶之灾惊呆了。此时我的叶戈尔面如土色,只知道站着眨眼皮!

⑨司令官漫不经心、郁郁不乐地瞥了他一眼,气呼呼、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声:

⑩“嗯?……”

⑪叶戈尔像个木偶般地站着,瞅着他。从旁边看去,他的样子像在笑。

⑫“绞死他!”司令官往马的腰部推了一下,又继续走去了——开头还是慢步走,然后便快速小跑起来。一班人马都跟着他的节奏行动起来;只有一个副官掉转马头,向叶戈尔扫了一眼。

⑬不服从命令是不可能的……叶戈尔被抓起来,送去执行死刑。

⑭这时,叶戈尔完全呆了,只是吃力地大喊了一两遍“老天!老天!”然后轻声说道:”上帝看见——不是我!”

⑮跟我告别时,他非常伤心地哭泣起来。

⑯叶戈尔开始悲哀地、苦苦地哭泣,一边和我诀别。我陷于绝望的境地。

⑰“叶戈尔!叶戈尔!”我绝望地喊道,“你怎么一句话也不对将军说呢!”

⑱“上帝看见……不是我。”这可怜的人只能哽咽着重复这句话。

⑲房东太太也吓坏了。她怎么也没有料到将军会有这么可怕的决定,这回轮到她大哭了。她开始央求所有人,向每个人恳求宽恕,要人家相信她的鸡都找回来了,说她愿意自己去把事情说清楚……

⑳当然,这一切都毫无用处。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房东太太越来越大声地号哭起来。

叶戈尔已向神父作了忏悔并领了圣餐,对着我说:”长官,请告诉她,叫她别伤心……我已经宽恕了她。”

我的老相识重复了他仆人的这句话,接着轻轻说道:叶戈尔·阿夫诺莫夫,亲爱的,真是一个好人啊!

说着,泪水沿着他苍老的面孔滚落下来。

(选自《世界最好短篇小说》)

1.梳理小说情节,简要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2.下面是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不同译文,你认为哪个翻译得更好。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1)但是他们仍然对我们侧目而视。(2)但他们还是不信任我们。

3.我的老相识叙述完故事后轻轻说道:“叶戈尔·阿夫诺莫夫,亲爱的,真是一个好人啊!”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结合内容,简述原因。

4.司令官下令处死叶戈尔时,作为叶戈尔的上级和朋友的“我”,却没有替他申诉。你如何评价这种行为?请结合内容简要阐述。

 

查看答案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女性的美好形象,如婴宁、聂小倩、香玉等,请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她的形象。

 

查看答案

梁山108条好汉上梁山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为无处容身而上山,有的战败后归降而上山,有的被吴用用计骗取上山……下列哪一组人物上梁山的直接原因是相同的?结合内容,简述其上山的原因。

A.林冲  呼延灼    B.卢俊义  徐宁    C.公孙胜  董平

 

查看答案

下面四个称谓均出自《范进中举》,其中是谦称的一项是(    )

A. 宗师    B. 高邻    C. 贤婿    D. 晚生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斯人,吾谁与________

(2)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