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诗人用“ ________ ”两字,营造出除夕之夜旅馆中的孤寂、凄清的意境。

2.诗人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1. 寒 独 2. 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语品析。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寒灯”与人的表现“独不眠”,意在表现人的心寒身独,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独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所以“寒”“独”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文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分析。作答时要抓住诗中所提供的文字信息:时间——夜晚;季节——冬季;地点——旅馆;人物情感——思念故乡。“转凄然”的意思是:变得凄凉悲伤。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诗人心境变得凄凉的原因是自己一人客居旅馆,又在除夕夜,平添了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霜鬓明朝又一年”又隐含着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潼关 谭嗣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担心”“想念”“出现”“应当”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动词。

B. “凌乱”“强壮”“清脆”“笔直”等词语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C.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句中的加点词是贬义词。

D. “那只猫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这个句子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西游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帝派十万天兵捉拿都被打退。观音推荐二郎神,太上老君用金刚套击中悟空,被押到天宫。

B. 为救活人参树,悟空先后到蓬莱方丈仙山瀛洲找救树之法。观音用甘露水救活人参树。

C. 车迟国斗法中,悟空变狗衔跑虎力的头,现黄毛虎;变鹰抓去鹿力五脏,现白毛鹿;召北海龙王收羊力的冷龙,煮得只剩骨。

D. 唐僧师徒被通天河阻挡。因通天河里的灵感大王每年都要吃童男童女,这一年正轮到陈家姐弟俱要被祭祀灵感大王,悟空变成一秤金,八戒变成陈关保,救了她们姐弟一命。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B.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社戏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 《琐记》记述了作者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D. 长妈妈是迷信唠叨的,“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比如正月初一那天睁开眼睛要说“阿妈,恭喜恭喜!”,然后 要吃福橘,之后才能下床玩耍。

 

查看答案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稍远处是一重重长着青冈树的山岗,近处则是一重重种满玉米的丘陵坡地,波浪一般腾向远方。

②我看清周围都是玉米地,密密的青纱帐郁郁葱葱,一望无际。

③天渐渐亮了,西天起了一层厚厚的云,可是东边的山坡,涌出明亮的朝霞,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

④西望,最远处是一派连绵青山,那是县城附近的西山,看起来很近,实际上很远。

⑤丘陵之间,蜿蜒着一条修了多年且迟迟未能硬化的乡村公路,在夏天长满杂草,展现勃勃生机。

A. ②①④⑤③    B. ③②④①⑤    C. ③①④⑤②    D. ②③④①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