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锦游泳____

(2)佳木而繁阴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    B.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范仲淹“此乐何极”,欧阳修“乐亦无穷”,请分析两者“乐”的不同之处。

 

1.鱼繁荣滋长(茂盛,繁盛) 2.(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而感到快乐。 3.C 4.范仲淹的“乐”,是欣赏了春天美丽的湖面景色产生的乐;欧阳修的“乐”,是领略了树林中早晚、四时之景而快乐。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鳞”代指鱼;“秀”,茂盛。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以”因为;三个“乐”字,乐趣/以……快乐/快乐。 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及主旨的能力。《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醉翁亭记》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故相同点:甲文提出“后天下之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不同点是:《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作者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字词内涵的能力。分析字词的内涵,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结合甲文可知,范仲淹“此乐何极”的“乐”是指面对美景而产生的愉悦心情;阅读乙文可知,欧阳修“乐亦无穷”的“乐"指欣赏美好景色的心情和与民同乐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阅读上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 “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 “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2.词中小序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____________。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胡居仁

要求:①依据材料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③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①想成大事,而不想拘小节,那是懒人的借口和托词,是失败者不愿启齿的根本原因。拘小节者不一定能成大事,但成大事者必拘小节。小事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大事?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

②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屋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遂改之,后有所成。

③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凡事无大小,如果小事做不好,很有可能耽误了大事。一些根本就不起眼的小节,很有可能就是你成就大事的绊脚石。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小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小节的魅力。

④韩非子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古语云:“祸患常积于忽微。”小节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身受其害,很多悲剧通常都发生在小节上。君不见,一个滑落在飞机跑道上的小铁片引发了空难,一个小小的零件不合格造成航天飞机爆炸,一份电文翻译错误导致一场战役的失败……客易被忽视的小节往往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⑤刘备在给阿斗的遗言中说:“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成大事者要有原则,违反原则的即使是小节也要拘。有人把“不拘小节”当成自身开脱的“万金油”,只要做了有损他人利益的事,就把错误归咎于“不拘小节”。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一些公共场所有人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购物插队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已经影响和破坏了他人的生活环境,侵犯了别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小节”还是多“拘”一点的好。

⑥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拘小节者才能成大事。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就是凭着这种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从细化管理入手,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大企业。我们都知道瑞士手表靠精工细作而享誉天下,德国人严谨细致的作风更是广为流传。德国企业正是凭着审慎严谨、一丝不苟的做事风格,成就了戴姆勒、西门子、大众等世界级企业巨头,同时也打造了“德国制造”这个几乎成为产品品质保证代名词的品牌。

⑦小节并非小事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万分之一真的不算大,但如果忽略了它,带来的可能是上万甚至上亿的损失。没有人拒绝完美,当你完成一件事情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时候,为什么不去锦上添花完成那最后的万分之一呢?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4.请根据你对第⑥段的理解,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你的同学小雨过于心高气傲,不拘小节,比如他本能写一手好字,但他的作业总是潦草,请结合本文内容劝导他。

 

查看答案

默写。

(1)雾凇沆砀,__________,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2)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其一)》

(3)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5)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7)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咸阳城东楼》

(8)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无题》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    ;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    。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   

A.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B.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C.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D.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