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jié)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A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wù),便是敬……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给文中加点字“剖”选择正确的读音(_________)。
A.pāo B.pōu C.pō
(2)给文中 处选择合适的汉字(_________)。A.副 B.幅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直____(jié) 旁____(wù)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 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回应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 你驻足流连。
请以“那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请发挥合理的想象,在《最美的声音》一文中第⑮自然段的省略号处,加入一段妈妈的动作和“他”的心理描写。
要求:(1)符合情境;(2)运用一个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不超过 150 字。
最美丽的声音
①妈妈其实长得很漂亮,丑陋的是她的声音。妈妈说话的声音哑而小,古古怪怪的,像电视剧恐怖片那种从古墓中发出来的一样。
②小时候他没有感觉,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用她沙哑的声音唱着《摇篮曲》入睡。那一次开家长会,他获得了班级第一名,来校参加家长会的是妈妈。老师要求优秀学生家长发言,当他妈妈用古怪的声音开始讲话时,台底下一阵骚动,有学生竟然吃吃地笑起来。 第二天,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当着他的面夸张地挑衅他:“赵晓明,原来你妈妈是个哑巴,哈哈……”
③他一下懵了,他多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很多时候他听不清妈妈说些什么的时候,在心里会说妈妈是个哑巴,想不到别人也这样认为。
④他想不明白,爸爸那么棒,不到40岁就是单位的领导了,而妈妈,除了身段好,在一个学校当老师,虽然说是老师,其实是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员。他们俩怎么会结婚呢?
⑤慢慢地,他开始疏远妈妈了。他不让妈妈到学校去接送他,回到家里一头钻进小房间,他宁愿默默地看书,也不愿妈妈用那难听的声音“污染”他。
⑥吃饭时,妈妈叫了他四五次,他还是假装听不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妈妈推开了门埋怨他时,他积郁在心中的火山喷发了:“你的声音像蚊子一样,不大声喊,我怎么能听得见?”那一刻,他感觉到心中舒服了好多。可是他也看到了妈妈眼里淌下了大滴大滴的泪水。
⑦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中,他终于有理由逃离了家,逃离了那个丑陋的声音。他选择了住校。 这一住就是初中、高中、大学。
⑧毕业时,他收获了爱情,漂亮的女朋友的声音如莺歌燕啼,在他听来,如天籁一般。他想,上天是公平的,妈妈那丑陋的声音听了这么多年,这也算是对他的补偿吧。
⑨当他把交了女朋友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时,爸爸高兴地说:“把女朋友领回家吧,让你妈妈也好好瞧一瞧。”他一听,心中咯噔了一下。小声对爸爸说:“我……我……爸爸,能不能不让妈妈看呀,我怕,妈妈的声音把她吓跑了。”
⑩他想爸爸是理解他的,毕竟爸爸也受了妈妈这么多年的“污染”。谁知道,电话那边爸爸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般吼起来:“你……你怎么能这样羞辱你的妈妈?你要是看不起你的妈妈,这辈子就不要回来了。”说完,爸爸“啪”地把电话给挂了。
⑪爸爸这是怎么了?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他单独回了家。爸爸妈妈正偎依在一起看电视,见他回来,妈妈依然很平和地对他笑。说是赶紧到集市买排骨去,因为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清炖排骨。
⑫趁妈妈出去,爸爸搂住了他的头,很亲昵地说:“晓明,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关你妈妈的。”
⑬爸爸说,当年我们恋爱的时候,在同一所大学,自己是农村孩子,学播音,而妈妈是城市长大的,学音乐,是学校的金嗓子。是妈妈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我走到了一起。婚后的日子很幸福,妈妈是音乐教师,每天教完学生唱歌,就打理我们的小家。说是要给未来的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谁知道,两年过去了,她流产了两次,竟然没有怀上一个孩子。第三次的时候,她怀上了你,医生给她开了大剂量的保胎药,同时也对我们说,这些药是有副作用的,吃多了可能对嗓子不好,会失声的。我当时就拒绝了医生的叮嘱,宁可不要孩子,也不让你妈妈吃药。要知道,做一个音乐教师,最重要的是嗓子呀。谁知道你妈妈固执地非要吃药,一定要把你保住。后来生下了你,她失去了一生为之骄傲的嗓子。无奈之下,她也离开了她挚爱的事业,在一个无声的图书室一直到现在……
⑭原来,妈妈的声音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他听着爸爸的诉说,已经是泣不成声:“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早知道,也不会这么对待妈妈了。”爸爸把他扶起来说:“你的表现,我早看不下去了,可是你妈妈说,不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不是孩子的错。”
⑮他推开爸爸,朝农贸市场跑去,他要告诉妈妈,他有多么后悔。远远的,他看到了妈妈提着满满的一篮菜归来,用嘶哑的声音哼着歌,那种悠闲自得,分明显示着一个做母亲的不计较。看见他,妈妈咿咿呀呀地冲他嚷,满心的欢喜。他忽然感觉到,这是他今生听到的最美丽的声音。他……
1.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时间 | 情节 | “他”的感受 |
家长会后第二天 | 听到同学嘲笑妈妈 | 不开心,开始疏远妈妈 |
① | 指责妈妈的声音不好听 | 心里舒服多了 |
毕业时 | 不愿带女友见妈妈而被爸爸责备 | ② |
单独回家 | ③ | ④ |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
谁知道,电话那边爸爸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般吼起来:“你……你怎么能这样羞辱你的妈妈?你要是看不起你的妈妈,这辈子就不要回来了。”
3.本文标题“最美的声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6分)
记叙文阅读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我”的读书往事 | “我”的读书感受 |
十来岁(三年级),串门读“报纸墙” | ① |
夜晚,抱着借来的小人书一声不吭地看 | 恋恋不舍 |
② | 暖暖的、通身清透 |
空闲时,去村里收废品人家读杂志和书 | ③ |
条件好些时,受到妈妈的限制,在被窝里打 手电筒看书 |
清凉、浪漫 |
后来,读书的种类和条件丰富起来了 | ④ |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我”的读书往事,表达“我”对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的怀念。
B. 文章写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更多了,但是“我”读书反而受到了妈妈的限制,最后 在被子里或者偷借月光看书。表现了“我”读书不被父母理解的痛苦。
C. 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 书,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以及读书 时所产生的亲切和欣喜之感。
D. 本文多处采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集中表现“我”对书的酷爱和对曾经读书的艰辛和 不易的伤感。
E. 文章第一段语言简洁,直抒胸臆,既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又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读书 的热爱,对过往读书时光的由衷怀念。
4.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末划线句子“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 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的理解。
(链接材料)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 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说:“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 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文言文阅读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
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事亲至孝(侍奉)
B. 饰名姝遗之(遗留)
C. 皆铠以习之(穿上铠甲)
D. 卒以此得祸(最终)
2.下列句中与 “谋定而后战”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 一怒而诸侯惧
C. 出淤泥而不染
D. 人不知而不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结合全文,试分析岳飞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