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我”的读书往事 | “我”的读书感受 |
十来岁(三年级),串门读“报纸墙” | ① |
夜晚,抱着借来的小人书一声不吭地看 | 恋恋不舍 |
② | 暖暖的、通身清透 |
空闲时,去村里收废品人家读杂志和书 | ③ |
条件好些时,受到妈妈的限制,在被窝里打 手电筒看书 |
清凉、浪漫 |
后来,读书的种类和条件丰富起来了 | ④ |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我”的读书往事,表达“我”对那段美好的读书时光的怀念。
B. 文章写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更多了,但是“我”读书反而受到了妈妈的限制,最后 在被子里或者偷借月光看书。表现了“我”读书不被父母理解的痛苦。
C. 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 书,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回忆“那年读书时”的强烈震撼,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依恋以及读书 时所产生的亲切和欣喜之感。
D. 本文多处采用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集中表现“我”对书的酷爱和对曾经读书的艰辛和 不易的伤感。
E. 文章第一段语言简洁,直抒胸臆,既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又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读书 的热爱,对过往读书时光的由衷怀念。
4.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末划线句子“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 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的理解。
(链接材料)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 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现代著名作家刘白羽说:“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 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文言文阅读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
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事亲至孝(侍奉)
B. 饰名姝遗之(遗留)
C. 皆铠以习之(穿上铠甲)
D. 卒以此得祸(最终)
2.下列句中与 “谋定而后战”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 一怒而诸侯惧
C. 出淤泥而不染
D. 人不知而不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结合全文,试分析岳飞的形象。
诗歌赏析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颔联借用“孤灯”与“一雁”意象,渲染了孤独凄凉的氛围。
B. 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迸”写出了乡愁之强烈;“入”将乡愁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乡愁绵长。
C. 诗人停舟钱塘,入市沽酒,借酒消愁,思乡之愁终于得以排遣。
D. 这是一首羁旅诗,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E. 本诗语言清新雅致,描绘的画面宁静恬淡,富有自然气息。
2.结合颔联中“孤灯”“一雁”两个物象,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携带许多伤兵。在未入红军以前,他的生活就和兵士一样简单。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欢喜马。有一次,他得到一匹非常心爱非常美丽的马。那匹马给敌人抢去,他追击敌人,终于把那匹马夺回!
②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
(1)上面的这两个语段出自_____国著名记者______的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2)语段中的他是____(填人名),语段中的他是____(填人名)。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借景抒怀是历代诗人颇为钟情的雅事。《黄鹤楼》一诗中,崔颢在黄鹤楼上极目远望,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诗人的浓重乡愁。
(6)春天,梅溪湖公园的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真可谓《钱塘湖春行》中所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性学习
2018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这一天,班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结合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请你设计三项与此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