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

比较阅读下列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乙)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从诗歌体裁上看,甲、乙两诗都是______________;从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诗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有羡鱼情             (2)亲朋无一

3.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任选一个。

(1)气云梦泽,波岳阳城。

(2)吴楚东南,乾坤日夜

4.结合对乙诗的理解,请你说说作者“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有哪些?

5.甲、乙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律诗 抒情诗 2. (1)空、白白地 (2)书信 3. (1)“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2)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4. 一方面是个人与亲朋失去联系,年老多病;二是国家多难,战乱未平,动荡不安。 5. (1)表达了作者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或者抒发了作者求官不得的苦闷心情);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解析】 1.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四联八句,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由此可知,这两首诗都属于律诗。孟浩然写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赏识;《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抒写了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两首诗都是抒情诗。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需要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分析。“徒有羡鱼情”的意思是: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徒”的意思是“空、白白地”。“亲朋无一字”的意思是: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字”的意思是“书信”。 3.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1)“蒸”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浩瀚,“撼”写出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的磅礴声势。(2)“坼”“浮”写出了水面的宽阔和水的力量。 4.作者“涕泗流”有自身原因,也有家国之愁。这首诗借登楼抒发了作者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动乱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诗人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诗歌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之情表露无遗。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了作者想请张丞相推荐自己出仕做官,从而有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心愿。《登岳阳楼》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甲乙文段完成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

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薄暮冥冥。薄:迫近    B. 沙鸥翔集。 集:集合

C. 人不对。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3.翻译下面句子。

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我两眼。

(2)她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4.第⑨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们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这些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3.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字)

材料:5月14日,航船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见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2)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

(3) 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6)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中创造性运用延宕,使这两句成了千古名句,同化了不同读者的心理内涵,甚至成为独立的谚语、格言,该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何涛道:“押司尊便,小弟只在此专等。”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衙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稳便慢慢地离了县治。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

1.结合原著,选文中晁盖犯的“迷天大罪”是指         

2.宋江为救晁盖,具体是怎样做的?请结合选文加以分析。

3.《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的四种及对应的一个人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