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 晚 阿果 ①晚霞拖动绚烂的华服,一步步退向幕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  晚

阿果

①晚霞拖动绚烂的华服,一步步退向幕后。鸟,拖家带口飞回泡桐树上的巢,唧唧喳喳。让我想起一家人,在橘色灯光下晚饭,碎碎说着话,冷不丁爆出几朵浪花一样的笑声。这是让人依恋的,红尘里的暖。

②回家路上。小南风,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郁积在心头的燥热,一层层剥掉。感觉整个人温润、清透了起来。

③不像早上上班,赶时间,步子急吼吼,脑子里还想着要处理的事,心总有些沉闷。境由心造,说得多好。向晚,白与黑的切换点,我的时间我做主,大可以慢吞吞走,听风吹浮世,看人来车往,很惬意。沿路的蔷薇,前几天还鸡仔破壳似的没几朵,现在堆堆簇簇的,开得密匝匝,整个花丛,从铁栅栏上,浪头一样翻过来,气势汹涌,像在奋力追赶春天的最后一趟花事——蔷薇落尽,这个城市的夏天也就开始了

④路旁的樟树,是四季常青树,一年的大部分日子它删去个性,绿得貌不惊人。现在,花开了,香味,淡雅,沁甜,清晨的涟漪一样,细细荡开来,闻着,有点飘飘然。樟树花,一朵,不过煮开的小米那么一粒,即便拼尽全力,也开不出一线花的妖艳。然而,它以花香证明,自己的不俗和骄傲。我用眼睛予它怜爱,它报偿我纷纷花香。这是多大的恩惠啊。

⑤一个年轻的父亲,估计刚接了儿子回家,一手拎着书包,一手牵着孩子,走在人行道上。孩子仰起脑袋,得意地说着一些什么,惹得父亲哈哈大笑。孩子有点来劲了,甩掉父亲的手一脸兴奋地比划着,讲解着,父亲连连微笑点头。向晚的余晖,勾勒着他们的身影。看着,我的心突然变得特别软。

⑥只要慢下脚步,放空心情,不起眼的凡俗,都埋没着让人为之心动的机关。也有经营小店小铺的人家,把餐桌摆在了路边,霉豆腐的臭红烧肉的香,对路人毫不避讳。蓦然见到,一条食欲之路被悄悄打开了。想着厨房里的母亲,会做些什么?或许,已经摆上碗筷,就等着我们一个个“叮咚叮咚”摁响门铃。这是母亲期待了一天的。向晚,她忙碌,她快乐。

⑦李商隐有首《乐游原》写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有惋叹,也有珍惜光阴的意味在里头。

⑧然而,生活多逼仄,谁都不能霓裳裹身,一路到底。一天劳顿后,有时,也不过求一个闲适的向晚,抛掉俗世纷扰,干干净净面对自己,然后抵达橘色灯光下的一镬[huò](锅)一饭,心满意足。

1.文章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橘色灯光”,请结合文章,说说“橘色灯光”有什么不同内涵,并说说开头一处有何作用?

2.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线句“生活多逼仄,谁都不能霓裳裹身,一路到底。”是文学家笔下关于生活哲理的表达,请你用浅易直白的语言说说这其中的生活哲理。

3.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韵味,请以第三自然段中描写蔷薇的文字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修辞和叠词运用的角度加以品味赏析。

4.“向晚”指临近黄昏的意思。这就是一篇写晚归途中见闻的随笔,为什么不用“回家路上”或“归途风光”作为文章题目,而要选择“向晚”为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1. (1)第一处在开头,实指生活中暖色调的灯光,第二处在结尾,温馨幸福的象征;(2)渲染温馨和乐气氛,引出下文对归途中美好见闻的描述。 2.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心不随意的事情,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或者生活从来不易,人生无法一帆风顺。 3. 这段文字使用了多种修辞,既有比喻、拟人,又有夸张,将几天前的蔷薇和现在的蔷薇比较,描摹其数量和青苔的变化,还是用了几个叠词,突出蔷薇蓬蓬勃勃的生机,活剥张扬的气势,表现他绚烂至极令人心动的美和神韵。 4. “向晚”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向晚”能够表达 “回家”“归途”的心情和心境。“向晚”能够写出温暖、宁静、闲适、幸福的生活意味。 “向晚”一词典雅,简洁、婉约而有情致,饱含诗意,引人联想。 【解析】 1.试题分析:(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第一处在开头,有鸟儿归巢想到一家人在“橘色灯光”下聚餐,暖色调的“橘色灯光”让傍晚回家的人感到温暖安心,其乐融融。第二处在结尾,此时的“橘色灯光”已不仅是灯光,已经成了温馨幸福的象征,让人在逼仄的生活中感受到记得温馨和幸福,透出一种让人依恋的红尘里的暖。(2)第一处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温馨和乐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对归途见闻的描述。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作答。语句“生活多逼仄,谁都不能霓裳裹身,一路到底”中的“逼仄”是狭窄,这里指生活的艰难。“霓裳裹身”是指人生的一帆风顺。据此,这句话的含意是: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路坦途,总会遇到不随心意的事情。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这段文字使用了多种修辞,既有比喻、拟人,又有夸张,将几天前的蔷薇和现在的蔷薇比较,描摹其数量和青苔的变化,还运用了几个叠词,突出蔷薇蓬蓬勃勃的生机,活剥张扬的气势,表现他绚烂至极令人心动的美和神韵。蔷薇之美还在于它是春天的最后一道风景,是报夏的第一个信使,如同“向晚”一般,蔷薇变成了“春夏”联姻的天使。据此理解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回家路上”“归途风光”重在强化叙事的立足点(地点,空间位置,环境等均可),即使“风光”也只写出所写对象主要是沿途风景而已。相比较而言“向晚”是近黄昏的时刻,自然有时间;“向晚”自然有晚归,于是途中见闻,便可呈现笔下。“向晚”是一个富有文化意味的情感元素,自然传达着独特而复杂的情愫,因此,“向晚”隐含温暖、宁静、闲适、幸福的生活意味。更为重要的是“向晚”还是那么典雅,简洁、婉约而有情致,饱含诗意,引人联想。文中的“向晚”,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神韵。以“向晚”为题,更有“反古义而新用”的意蕴。“向晚”为题,强烈的传达出追求淡薄、平静、满足、幸福的生活态度,传达出对天伦之乐的喜爱和满足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莫忘做笔记

汤欢

①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②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③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④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⑤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⑥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⑦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⑧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⑨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钱钟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这句话在文中哪一段最合适?

4.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而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朝夕阴  ______         ②耕于南阳  ______

侍臣曰  ______         ④因而抄录      ______

2.翻译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

3.下面是根据《岳阳楼记》拟出的上联,请你联系选文拟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范仲淹心怀天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从欧阳修的为学、为人、为官角度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为学:________________  为人:_________________  为官: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诉衷情

宋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首句借用班超投笔从戎“以求封侯”的典故,意在表现什么?

2.“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某中学九年级决定召开一次年级家长会,但邀请信刚发到学生手里,老师就犯难了。

学生甲:“老师,我妈打工去了,不在家。”

学生乙:“老师,我家里只有奶奶,爸妈都打工去了。”

学生丙:“老师,我这一年都是在邻居家住的。”

第二天,按时到校开家长会的人不到总数的五分之一。

(材料二)某记者对90个外出务工人员的随机调查结果:90人中,外出务工时间在6个月以内的为9人,占被调查者的10%;外出半年至一年的为25人,占27.8%;外出1年以上的为56人,占62.2%。

(材料三)某新闻记者报道: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是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的生活现状。忙了这头,忙那头,孩子似乎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呼吁家长们深思:我们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

(1)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小明是八年级的一名学生,两年多的初中生活一直由妈妈照顾。近日,常年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打来电话,说给妈妈找了一份工作,让妈妈把孩子托付给邻居孙阿姨照顾,每月按时寄钱给孙阿姨就行了。

王小明爸爸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假如请你作为班级代表打电话劝阻,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以上三则材料后,你最想对那些整日忙于工作的父母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2015世界华语诗歌大会近日在我市隆重举行,①大会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近一百余位诗人参加。②通过开幕式上的诗歌音乐舞蹈史诗“诗韵中华”的演出,让大家充分领略了经典诗歌优美的语言意境。③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语诗社代表作了交流发言,通过并讨论了世界华语诗歌联盟成立宣言。④会议期间,共开办了“大地珍珠”——赛珍珠主题诗书画展暨作品集首发式、诗人原创诗歌作品朗诵会、21世纪世界华语诗歌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全球诗人交流会等活动

(1)第①处不合逻辑,应删去_____

(2)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删去___________

(3)第③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互换位置。

(4)第④处搭配不当,应将___改为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