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非洲尼日尔草原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河沟,非洲鲫鱼便生活在这里。天气干旱,有的河沟一夜之间水量就会减半,鲫鱼必须侧卧着一点一点向前努力游动,游向大一些的湖泊以求生存,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大概每年10月至11月之间,大草原上会有一次降雨,河沟水量大增,大部分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不久,它们因河沟干涸被晒成鱼干。另外一些鲫鱼则抓住了水量充足的机会,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文章。

窗外,骄阳似火。

本是下课时间,教室里却沉闷一片,少数同学撑着脑袋口中念念有词,一刻也不休息地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

快瞧,教室里溢满了那火一样的热情,比那阳光更耀眼,更灿烂。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2)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人生因拼搏而精彩 在尘世中行走,我们会遇到诸多挑战。或平实,或激烈。我们当昂首挺胸,笑傲江湖。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蜷缩进阴暗的角落,那样的态度,只会让自己成为可耻的逃兵;也不能盲目自大,那样只会成为无名的烈士。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我们理应选择拼搏。拼搏是一种进取的姿态,让你充实、热烈而富有能量;拼搏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会让你鼓起勇气,奋勇向前;拼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会让你看清自我。我们要拼搏,没有拼搏的人生是黯淡的,只会流连于无光的岁月;没有拼搏的人生是枯燥的,平白度日;没有拼搏的人生是无力的,如同行尸走肉。 拼搏如漆夜里的一豆灯光,照亮前进的路;拼搏如一叶扁舟,将我们摆渡到彼岸;拼搏如天使的双翼,让我们展翅高飞。拼搏会让我们感那山更青,水更绿,风儿更温柔。 拼搏着,女排终获桂冠。 在二零零四年雅典奥运会的女排决赛,中国对阵劲旅俄罗斯。那个赛场被亿万观众的目光聚燃。女排姑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她们充满了自信,深知,迈过这道坎,就可以站在世界之巅,俯视一切,傲视群雄。她们对胜利充满了渴望,她们身披国家队战袍,就要为国家的荣誉而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上来女排姑娘们就以0:2落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女排姑娘们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更加顽强地拼搏,她们在赛场上挥汗如雨,身手敏捷,反应迅速,皇天不负有心人,女排姑娘们战胜了俄罗斯女排,获得了奥运会冠军。是女排姑娘们的拼搏扭转了场上的局势。没有拼搏,就看不到前进的方向;没有拼搏,就看不到希望火种;没有拼搏,就不会实现“惊天大逆转”。 拼搏着,国足终进十二强。 在二零一八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四十强赛的最后一轮,国足命悬一线,要想出线,必须要战胜卡塔尔,还要看其他小组的赛果。此时,国足将士们没有畏手畏脚,而是破釜沉舟,奋勇拼搏,他们宣誓,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对阵卡塔尔的比赛中,国足将士英勇拼搏,奋力争先,最终2:0完胜卡塔尔,加上别的小组的赛果对国足有利,国足杀进十二强。没有拼搏,就没有良好的发挥;没有拼搏,就没有激烈的对抗,没有拼搏,就不会有奇迹。 拼搏着,海伦凯勒感天动地。 又聋又哑又瞎,这是什么样的遭遇,换着别人,早已浑浑度日,一蹶不振。但是海伦凯勒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拼搏。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开始认知这个世界。最终成为了一位作家,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动了无数人。没有拼搏,海伦凯勒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人;没有拼搏,她只能向命运屈服;没有拼搏,她不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路漫漫,要变成红地毯。 拼搏着的人生五彩缤纷,我们何不拼搏?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需要学生认真审读材料,准确领会材料的深层内涵,抓住其主旨;寻找最佳角度,力求使确定的主题贴近生活;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第一,审题立意,紧抓关键句子。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可以把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认真审读材料,分析材料中所隐含的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提炼。“降雨”导致水量大增是机遇,面对机遇,“大部分鲫鱼停止向前游动,尽情享受雨水带来的丰富食物”,结果被“晒成鱼干”,一些鲫鱼则“快速向前游动,最终游入大湖实现了自保”,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我们从两类鲫鱼不同的结局追溯原因就可以分析出晒成鱼干的鲫鱼是因为安于享乐而忽视了潜在的危险,游入大湖实现自保的鲫鱼是因为抓住了机会保全了性命。思考角度:享受和奋斗、苟且眼前和高瞻远瞩、远虑和近忧等。作文可立意为:抓住机会,努力奋斗,高瞻远瞩,居安思危,铸就成功(正面),安于享乐,苟且眼前,必将自取灭亡(反面)。 第二,文体选择上,切莫“四不像”。题目对文体没有要求,但是最好根据个人驾驭文体的优势来确定,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如果写成记叙文,就要注意叙事要真实,选材要新颖,立意要深刻;如果写成议论文,就要在确立论点之后,按照议论文的结构特点和写作要求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注意事例之后的分析,不能以叙代议。总之,无论选定哪一种文体,都要注意应按照选定的文体行文,要注意文体特点,且要做到情要真切,感需实在,切莫写成“四不像”。 (2)这是一道扩写作文题。首先要明白扩写的一般要求:首先,必须顺着所给开头想下去,最后要紧接所给的结尾,这是不可动摇的;其次,确定好文章的中心,要做到中心明确;最后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①要细审题意,才能确定好的立意。“骄阳似火”“下课时间”“教室里”,设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开头的“沉闷一片”和结尾“那火一样的热情,比那阳光更耀眼,更灿烂”形成的鲜明的对比,结合“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所预定的特殊环境,可见所写事件应是一个在考试之前由老师或同学带来的缓解考试压力、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一次活动,如诗歌朗诵、辩论赛、才艺展示、歌唱比赛等,且要注意写作的层次,场面应该越来越热烈,越来越高涨,最后水到渠成,与结尾“快瞧,教室里溢满了那火一样的热情,比那阳光更耀眼,更灿烂”紧密衔接,使文章所宣扬的以积极的状态迎接考试挑战的豪情喷薄而出。因此生动的场面描写、精致的细节描摹、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是本作文题必不可少的因素。然后展开大胆且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真实生动地扩写、扩编故事。 ②巧妙选材,巧妙构思。以“窗外,骄阳似火”“本是下课时间,教室里却……”为开头,注定这是一篇记叙文,选材要重内涵,有新意,主题要深刻。在结构上,材料安排要详略得当,情节有波澜,结尾处深化主旨,不仅要想象事情发展的主要过程,而且要想象具体、周到,符合情理,没有漏洞。另外语言要流畅,富有表现力。 ③要反复推敲修改,扩写作文与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不一样。作文时不容易进人情境,写出来的话会很干瘪,没有感情。因此写好之后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不仅要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首尾一致,而且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子间的衔接,还要注意文章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孝乃德之本

谭用发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③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04版,有删改)

1.本文所议论的“孝”,具体到行为上,是指

2.第2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3.第3段画线句子提出的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答的?请简要概括。

4.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子女怎样才能对父母尽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给加点字注音。

(1)倾楫摧_______

(2)忧畏讥_______

(3)岸芷_______

(4)宠辱_______

2.解释加点词

(1)沙鸥翔_______

(2)予尝古仁人之心_______

(3)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

(4)吾谁与_______

3.翻译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中,诗人以________自比,抒发了___________的壮志豪情。

2.找出诗中的主旨句并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与谢中书书》中描写晨昏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送别时的不舍、惆怅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