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习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作...

习总书记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住脚跟的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滋养着民族的心灵,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的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某校组织开展“我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

(1)了解节日习俗

不同的传统节日,人们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例如春节会贴春联,吃团圆饭……请列举出元宵节的2个习俗。

(2)讲述节日故事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故事或传说,例如端午节就与“屈原投江”的传说有关,请分别写出一个与中秋节和七夕节(乞巧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的名称。

(3)策划节日活动

班上将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

项目:中秋诗词朗诵比赛

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对联集锦

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和诗句,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1)吃汤圆(或元宵)、猜灯谜(或赏灯会) (2)中秋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七夕节:牛郎织女的故事 (3)项目:中秋诗文书法大赛,手工大比拼,我爱记歌词 目的: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4)清明节 春节 【解析】 (1)本题考查节日习俗,元宵节的习俗一般有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赏灯会等。任选其二作答即可。(2)“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这是关于中秋节的传说。织女在人间遇上了牛郎。为了牛郎,织女选择留在了人间,织女和牛郎生下一对儿女。织女是玉帝的女儿,最后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见面。“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关于七夕节的。(3)本题考查设计活动的能力。此类题目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有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设计书法大赛,记歌词比赛等,这些活动的目的是让人们重视传统文化。(4)根据第一联中的“烧纸钱”可知,这个节日是清明节,因为清明节有祭祀先人的习俗。根据第二联中的“爆竹声”可知,这个节日是春节,因为春节有放鞭炮的传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用的字词。

(1)年九十______

(2)吾与汝力平险______

(3)汝之不______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查看答案

阅读《母亲的金手表》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金手表

琦君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②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③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⑤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老表要新式多了。

⑥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⑦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

⑧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

⑨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⑩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贴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1.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请你阅读文章②-⑥段,填写下表。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1)______

(2)______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3)______

“我”想献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4)______

 

 

2.试分析③④段划横线的句子,说说“我”和母亲的流泪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3.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步入八年级,日益繁重的学业,也许让你烦恼沮丧,但也激发了你的斗志,磨砺了你的意志,让你更乐观、更坚强;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许让你倍感压力,但师长的关爱,朋友的鼓励,让你更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学习之余,各项体育活动或兴趣爱好,不仅调节了你的身心,也让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

请以“八年级,让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我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

A. 由本质到现象    B. 由具体到概括

C. 由一般到个别    D. 由原因到结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第一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D. 作比较

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能不能删除,说明原因。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